第349部分(第1/4 页)
翟哲放下誊写的急报,从右手的一叠急报中翻出一封信递给张秉因,沉声道:“把这封信加密发往河南,命萧之言择机在河南击溃勒克德浑部骑兵。”
“遵命!“张秉因接过来。
信封上盖有“厂”字印鉴,这是赵志成才送到的密报,他不知道里面的内容。
出门回到右侧的厢房中,他拆开密报:“清廷从辽东急调五千骑兵入塞,领兵统领为科尔沁部贝勒察罕,最有可能加入河南战场。”
这样的消息也能刺探到吗?
******
宽敞的屋子中只剩下摄政王,门口的侍卫站的像雕塑。
翟哲靠在椅子上,轻柔发胀的太阳穴。一壶武夷的大红袍放在手边,岩茶香气浓郁,能清神消乏,他最近改喝绿茶为岩茶。
真是哪一处都不省心。
南京城六部的公文每天深夜经快舟送到扬州,吏部与户部的争斗愈演愈烈,让他恨不得把宗茂和马士英招到自己面前唾骂一顿。
不止的战争使几个武器工坊对粗铁的需求越来越大,宗茂为了鼓励民间的银子开发矿山,请示摄政王实行开新矿十年免征矿税。新矿往往要开路添炉,耗资巨大,翟哲离南京前已经批准此事,没想到在太平府采石出了乱子。
采石矿山多,户部把部分采石的矿山分给了一伙湖广的富商。没想到采石本地乡绅不许湖广富商采矿,以至于发生械斗,死了三十多个人。
太平府知府上书攻击户部矿吏蛮横跋扈,指示商人雇凶打人;宗茂上书太平知府公然违抗朝令,包庇地方刁民。一部尚书与知府较劲,是很掉价的事。怎奈马士英竟然站在太平知府那一边,宣称四处开矿山扰民乱事,坏山川地势。
这也罢了,马士英的奏折后面跟着五封都察御史的奏书。都察院一向是东林党的地盘,什么时候东林党与阉党配合的如此默契了?
翟哲刚把此事压在手边,现在什么都没有眼前这场大战重要,萧之言的这份急报来的真是时候。
“萧之言想攻凤阳!”
他了解萧之言,就像萧之言了解他。
“他还在心念大明吗?”翟哲有种淡淡的失落。
他身边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如萧之言、陈子龙这样可以称为朋友的人,都和他走的不是一条路。
方以智勉强可以算一个,但他不在朝为官。
柳随风,有本事,但也足够圆滑。他不是最强壮的,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笼子里厮杀,活到最后的一个是这个看上去有点孤独的人。
宗茂!?
“宗茂!”翟哲轻轻念叨。他从没有把宗茂当朋友看待,但是他现在手边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宗茂了。
即使左若、逢勤战死沙场,他相信大明王师一样可以收复京师,但如果没了宗茂,还能找谁去实现他的宏图。
范永斗吗?差得太远。他没有宗茂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
其他人呢?看清楚了吗?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他们都是士子出身。
张秉因说过,即使被五步蛇咬伤,也没有山民有勇气断自己的肢体。所以江南的官绅们陪着大明一起灭亡了。
******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冬天之前应该结束不了,而且按照大明和清廷目前摆开的阵势,不把一方打的难以支撑是不可能结束的。
整个大明的朝堂都在为北方的战局服务。
新上任兵部尚书柳随风和新拿到武器工坊的范永斗都鼓足了干劲。
如愿登上兵部尚书职位后,柳随风换了一座府邸。宅子宽敞明亮了许多,门口多了两队护卫,那个帮他守了五年门的老苍头还留着。
柳全和柳泰熙不再来他的府上了,柳全的二儿子柳泰广因“兵甲案”脊杖二十,发配台湾,留下了一条性命,不知是否还有回到中原的一日。
但他的府邸不缺少客人,各地的军报先发往大将军府,随后便转到兵部,他是南京城消息最灵通的人。
申时,夏日白昼长,天色很亮。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来到柳府,老苍头眼神很好,这几年已经把南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认得差不多了。
“范郎中,您来了,老爷刚刚从衙门里回来!”
范永斗拱手笑道:“烦劳通报!”
老苍头入府内,不一会功夫,柳随风亲自迎出来。
范永斗官职不大,但影响力可不小。
“范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