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下大明(三)(第1/2 页)
觉得她想多了,还日日穿,什么家庭啊。“一件精致的龙袍需要数百位绣匠、工匠和画匠的精心制成,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也都非常高昂,你想什么呢,这东西日日穿,光你穿都得让国库破产。而且龙袍需要精细着来,不然就显廉价难看。”
谢衣过来的时候,见他们又在开小会,这两人真是吵得惊天动地,和好也就是一天的事。“你们在聊什么?”
刘琼递给他一个橘子,“在聊龙袍与官服。”
“龙袍?”
刘琼点点头,“对。”
谢衣都服了,“你们可真是临阵磨枪,要登基了才想到龙袍,现在制也是粗制滥造。我早在封王的时候,糜夫人来问我,你日后称帝要什么龙袍的时候,就把大明龙袍款式画给她了,她请了百位绣娘,这么几年,应该制好了吧?”
刘琼眼睛一亮,“还有这事?”
谢衣剥开橘子,“古人都是做一步想三步的,立国就想着修陵,跟你们一样登基才想起龙袍,那可不废了。但官袍没做。”
刘琼笑了笑,“官袍没事,我们定好了,用宋制,纯色,很好做的,刺绣都省了。”
“可以,还是现代的建筑住起来舒服,但他们大早上咚咚的干啥,还好我够困,睡着了不想醒。”
宋恪接过话茬,“今天让人在布置呢,铺地毯挂壁画,搬沙发柜子啥的,不过从底下开始的,布置到你楼上楼下时都中午了,你还没醒呢。”
“那不是正常休假作息,咋,都得跟你两一样这么精神?”
宋恪冷哼一声,“你那是身体虚,同样是赶路,有的官员昨天把房子选好买好了,丞相六点半就起了。”
“那不能跟诸葛比卷,这谁敢比啊。房子给我留一栋,我建好王府前得有个住处,过几天就搬出宫了。”
“好。”
刘琼懒得听他两对上,“我们去前殿逛逛吧,还有内阁里看看会议室。”
谢衣对现代建筑很是喜欢,他觉得自己封王也得找个地建个城堡,要湖景要大花园。
“可以啊宋恪,你这不去做建筑工程可惜了,也后工部非你莫属。大半年基建就造了个城还带装修。”
宋恪想了想,“那是因为有几十万人来帮忙,前期玄德公把城墙街市宫墙都弄好了,我就填充一下,也就是建厂子教人的时候慢了点,后面还是很快的。”
刘琼踩在广场的青砖石板上面,一时都有点恍惚,“啊,这真的是汉末吗?”
“当然,千真万确,登基时从这一直到天坛敬告天地,再去宗庙祭祖,很是宽阔。”
刘琼认命以后,也重新审视这个全新的洛阳,“很好,这内阁不错,以后每周去前殿上一次早朝开大会,其他时间都在内阁开会,以后我们的时候也与百姓一样,朝九晚五,谁也别想我五点早起上朝。”
宋恪失笑,“陛下还未登基就想着怠政,当心丞相跟你急。”
“不慌,阿斗天天玩都没事,我好歹还上八小时班,太累了有伤龙体。”
谢衣看着远处依旧在兴的土木,“那在修什么?”
宋恪看了看,“是学校,蓟城有八所小学,五所中学,三所大学,洛阳也照着这建,州府缓一缓,等蓟城学生出师了,有了老师,就可以再建学校,如今这些工人都是秋收后回来,将粮食卖了,在邓范带领下在洛阳凑了首付借贷买了个小房子,在你治下,他们安心些。他们已经很熟练,我给他们开了高薪,虽是寒冬,依旧在忙活。”
刘琼想起那几十万千里迢迢路来给她修洛阳的人,“他们有多少人留在洛阳?”
“除了原本两万多洛阳户藉的,有五千多工人留下,洛阳日后很空,十年内估计是不会有百万人的。其余人很多族地太远,而且多是幽州与翼州人,那地都是我们的大本营,发展得不错,自然没必要留下。我都登记下来了,以后给他们补贴,他们学到了土木,以后哪里兴修土木都用得上他们。”
“那就好。”
洛阳以大明宫为中心,差不多只建到了二环,都还得继续修建,工人们算了算,房款还清得也快,这么干五年后就能还完了。他们老家也有屋宅田地,是不能动的,家里老人还住着,他们买这小房子还是邓范给他们说的,给娃谋个前程,来洛阳读书。
宋恪傍晚踩着点回家时,发现家里还住着郭嘉,哦,这货出了名的浪荡大手笔,定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买房的。
他敲门进了郭嘉的房间,看着他还在阳台摇着摇椅晒太阳,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