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页)
直想找,而未能找到的太平军更多的宝藏的藏匿之地!”
太平天国宝藏!我一听,兴趣更浓,那可是史上一大悬案啊,当年太平天国敛财于圣库,一切归公,大清朝经营百余年的富庶江南的财富,尽数被其囤积,而曾国藩破天京后,虽然发了横财,运了两百船的宝藏回老家,但与圣库清单上的账目一对,才发现自己拿到的,只有圣库宝藏的不到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不翼而飞了!
这是我从野史上看到的,但即便是正史,也都含糊其辞,而且百余年来,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秘闻不断被挖掘出来,想必是确有其事了!听马苏大妈这么一说,让我更加确信此事!
可是,这跟北山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宝藏藏在北山!
“祖上死后,宝藏的秘密被传了下来,一直无人敢去揭破,直到清灭,民国当政,祖上后人才敢向政府将秘密和盘托出,但**按照线索进行了好几次发掘,却都一无所获,而且,所发掘之处,有明显的曾被盗掘的痕迹!”
“宝藏到底藏在哪儿?”我好奇地问道。
“正是仪正城北山之中。”马苏大妈点了点头,我果然没有猜错!
“仪正以前叫做真州,因为徽商而出名,一段时间十二圩叫做小都市,小上海,经济很是吓人,真州有著名的真州十三景,但最后和扬州一样毁于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江南大部,定都天京之后,天王洪秀全便苦心经营,长江一线,东天京,西安庆,只要守住这两个要冲,江淮便牢牢掌控在太平军手里。而仪正却正是夹在两者之间的一个不起眼的残破城池,安庆被曾国荃围攻,天京又遭清军南北大营夹击,太平天国风雨飘摇,天王便将大批宝藏秘密转移到仪正,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掩人耳目,以图东山再起。”
“以前这里本没有山,但太平军在仪正设置重兵,驱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流民,严加防范,拉土堆石,小山逐渐成型。不久之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这些宝藏,也就成了无主之物。祖上查到这条线索之后,振奋不已,并未上报朝廷,而是起了异心,因为我家世代为回族,祖上狂妄,而且看出风雨飘摇的大清江山难保,便想以此为资本,收编太平军残部,联络西北同族,另立门户,称霸一方,无奈未及谋划,便惨遭身死。”
听得我一阵唏嘘,原来真实的历史,竟是这样!
“当年太平天国部队将宝藏运达仪正之后,便差工匠连夜在城北小山挖掘大墓,制作机关,挖掘完工,藏匿宝藏之后,运宝部队便将工匠近千人全部陪葬于墓中,又密令行刑队将运宝藏部队,系数毒杀,亦藏于墓穴,后又命亲兵死士数十人,将行刑队全部杀死,死士完成任务之后,自杀于墓中陪葬。”
“于是一夜之间,所有参与藏宝的人都死了。此事只有天王洪秀全、干王洪仁轩、以及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四人知晓,连太子都不知情,除李秀成之外,三人均被杀死,李秀成长达万言的自述中,也丝毫没有透露宝藏的藏匿地点。不过,百密一疏,死士中有一个人苟活了下来,偷偷溜走,便是他,将秘密告诉了祖上!”
“后来仪正城经常闹鬼,有时候甚至是全城闹鬼,当局找来高人,设法破解,高人确实很高明,直接点出关键所在,言北山坏了仪正的风水大阵,统御全城,使得仪正成了聚阴之地,也就是鬼城。高人作法,在北山以北,铜山河以南,做了一个八卦阵,辅以无人村庄,这才弹压住北山里埋葬的冤魂。这是清末的事,那时候宝藏应该还在,因为高人曾说过,此地金气过重,金克木,故而山顶寸草不生。”
“民国初年,祖上的后人,具体便是我爷爷的爷爷,向南京政府上报藏宝秘密的时候,北山上已经是草木丰盈,我猜想,那时候,宝藏便已经被人移走了,但那些亡魂,却被阵法困在那里,不得超生。”
听完之后,我浑身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
(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去看一下仪正市的卫星图,现在那山还存在着,具体名字我就不说了,方圆百里,一马平川,只有那一个突兀的山包,确实诡异。)
072、招魂幡、幽灵旗
“丧尸爆发之后,我就觉得北山那里有点不对劲,我爷爷略通道术,会给人看相,我从小也耳濡目染了一些,我感觉那座山的阴气,愈发的浓烈了,晚上又开始有奇怪的声音传出来,我猜想可能是因为阴阳失衡的缘故。”马苏大妈继续说道。
“阴阳失衡?”我只听过月经不调,“什么意思?”
“仪正六十万人口,相当于一股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