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还政(第1/2 页)
刘病已见霍光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只能歉然道:“朕突然间想到一些事以至于走了神,大将军勿怪。”
霍光叹道:“陛下乃一国之君,一身系社稷宗庙,天下臣民之荣辱,处理国事经验固然有所欠缺,但只需多历练几年,便可游刃有余,陛下当谨记,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君之所以明,兼听也,何以暗,偏信也。”
(此句出自魏征,这里借用)
刘病已立即从善如流,受教道:“朕之过错,朕曾闻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包括霍光在内诸位大臣都无比惊讶,好一个三镜之论,当为帝王之铭哉!
“能说出此三镜之人,当为大贤!”霍光赞道:“不知此人在何处,光当为陛下征辟此人入朝辅佐陛下。”
“此人已逝……”刘病已胡乱编了一个理由,勉强把自己盗用典故之事给糊弄了过去。
这时候霍光不由想起那四句雄言,这四句如今已经被誉为儒门经典的雄言,相传乃是新帝十三岁之时所作,当初霍光听闻之时也很是震惊,但是也未曾怀疑,只当刘病已不愧是孝武皇帝子孙,方有此天纵之才。
可如今……那乡野遗贤既然说此三镜,那么那四句雄言会不会也是其所作?
毕竟四雄言中蕴藏的磅礴气势和那种当展平生之志的胸襟,实在很难跟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少年给联系到一起,若是托名窃句,似乎就正常多了。
不过这种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人戳破的,刘病已还是庶民的时候都没人说,何况他现在是皇帝。
“倒是可惜了。”霍光摇了摇头,一脸的惋惜,随后肃然道:“老臣打算将朝政决断之权还归陛下,陛下已然成年,不再需要托孤之臣,若亲政,我等只需尽心辅政即可。”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杨敞、张安世等重臣尽皆用无比震惊的眼神看向霍光,不过很快释然。
很显然,新帝继位才几天,霍光就算真想还政,也绝无可能会选在这个时候,那么不是真心便是试探。
霍光想要试探新帝有多么渴望夺回理政大权!
当然,他不会只听信新帝的一面之词,说出来的话有很多时候都不足以为信,他是想通过新帝的表情来判断。
或许身体的一丝悸动,眼神的一缕惊喜就能让霍光判断出新帝内心的真实想法。
然而什么也没有,新帝只是一副很惊讶的样子,然后便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大将军说笑了,朕可真不懂什么国家大事,这时候让朕亲自打理国事,最后除了把这江山社稷处理的一团糟外,不会有半点别的可能,为了天下臣民,为了江山万年,朕觉得大将军还是不辞辛苦,多多操劳才是。”
霍光苦笑,他确实是在有意试探,然而新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无比正常,那眼神纯净的跟水一样,那言语之诚挚,听之让人动容。
这一刻,霍光竟然当真动了还政于君的念头。
“大将军劳苦功高,朕决定天下大事悉决于大将军,奏章朕无须过目,大将军一言可决!”
霍光混了一辈子朝堂,什么样的政治斗争没经历过,什么样的冷箭暗枪没遇到过,可现在他发现自己实在是有些低估眼前这位小皇帝了。
新帝这一招多半是在以退为进,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把控不了朝政,于是便干干脆脆的彻底放权,如此一来,霍光要是还对新帝指手画脚,未免就欺君太甚了。
而新帝如此光棍很显然是知道自己无力对抗霍光,然而他的优势太明显了。
年轻有时候就是本钱,霍光老了,头上已经爬满了银丝,他还能执政几年!
熬到霍光死或者心力交瘁而致仕,那么新帝自然而然也就胜利了,而且霍光为了报新帝这般礼遇之恩,必然会将自己的政治资产全部交到皇帝手上,那个时候新帝开口便是天宪!
至于为何不交给霍家人,很显然是因为霍家后代不够资格,满朝上下对霍光可以噤若寒蝉,可以对其毕恭毕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霍光不但是孝武帝指定的首席托孤重臣,同是因为其兄霍去病的缘故,他在军中拥有太高的威望。
霍家其他人哪有,既然没有,哪来的资格!
霍光要是死了,满朝上下谁会愿意再出现一个霍光这样的权臣死死压在他们头上。
很显然,那个时候皇帝大权独揽,才能让天下臣民信服,也最能保证政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