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灾(第1/2 页)
河内郡怀县黄河大堤决口!
江夏郡大旱,数月无雨!
广汉郡地震,损毁屋舍无数!
刘病已头皮发麻,旱灾和地震他不太清楚,但是重生前他仔细研究过一本关于黄河改道方面的文献,所以对两千年来黄河灾害略有了解。
孝文帝十二年黄河在酸枣县决口,随后白马县绝口,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
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瓠子河决口,武帝舅舅田蚡为了保住自己北岸的封地对汉武帝上疏……
江河决堤是天意,要顺应天意,不要强求的去塞赌,于是这个决口竟然二十年都没有去解决,使得梁国和楚国地区农业连年歉收。
汉元帝永光五年清河郡灵县鸣犊口决口。
三年后,黄河又在馆陶与东郡金堤两处决口,四郡三十二县受灾,十五万顷农田变成一片汪洋,水深的地方达到三丈,毁坏官府亭子和民房约四万多处。
又两年,黄河在平原郡处决口。
汉成帝鸿嘉四年,渤海、清河、信都三郡绝口,三十一座县城被淹……
也就是说在记载当中河内郡怀县大堤决口并不存在,当然也有可能这次决口造成的危害并不大,至少没大到需要史书记载的程度。
可现在……内阁呈报上来的消息是怀县决口,水淹数县,六万户百姓遭灾,十几万百姓房屋被毁而无家可归,至于被洪水冲毁的田多达十几万顷。
黄河可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呐,更是华夏文明的诞生之地,然而华夏数千年几乎能算作是一部和黄河灾害的斗争史。
历史治理黄河诸如提高堤坝,疏通河道,缩窄河道,束水冲沙等等。
办法用的不可谓不多,然而效果也就一般,黄河该泛滥时候依旧泛滥,该改道还是改道……
想要对黄河一劳永逸的治理,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后世而言整饬黄河都能算得上是超级工程,更别说两千年前的大汉了。
但是无法根治,不代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理,至少也要做到不那么频繁泛滥!
当然现在的问题是内阁为什么会将一次明明没那么严重的决口说的跟天塌地陷一样。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两个字……
要钱!
大汉对于黄河治理每年的投入高达数千万钱,泛滥之时更是多达数亿,就这还不包括粮食歉收和赋税减免。
如今皇室生意做的如火如荼,那商原县各店铺作坊为皇室带来的收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都不为过,外朝要说不眼红根本不可能。
在内阁乃至天下官员看来,这天下都是刘家的是皇室的,那么皇室拿钱出来治理黄河减轻户部压力是不是天经地义?
完全没毛病嘛……
至于怀县决口需要不需要用那么多钱,这不是啥问题,官员们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难道不是很正常?
“免除受灾各县钱粮赋税,责成各地官府立即开仓放粮赈济受灾百姓,朕内孥出资一千万铜币用于赈灾……”
一千万……铜币?
户部尚书田广明,工部尚书张安世觉得皇帝是在打发要饭花子。
“陛下,光是怀县决口所需赈济以及治灾之资都靡费巨大,更不用说还有旱灾和广汉郡地龙翻身灾民如何应灾以及重建家园所需钱财更是耗费甚大,这一千万钱是不是太少了些?”
刘病已觉得田广明是在把他当傻子忽悠,地震造成房屋坍塌无数确实不假,可你要说官府会替百姓建房子?
那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
至于旱灾造成地方上颗粒无收,那十几万百姓无粮裹腹恐会酿成民变倒是真的,但是遭受旱灾的百姓最需要的不是钱是粮食,是种子!
华夏民族向来都有稳固的忧患意识,所以各郡乃至各县都会储备有大量的应灾粮,以郡县存粮来应付十几万灾民绰绰有余。
当然这也就是大汉,等到了后世土地兼并如火如荼的年月,那个时候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权贵豪绅大地主手里,这些特权阶级家中拥有海量的存粮,却在大灾之年只想着囤积居奇大发特发国难财,而官府存粮或许只剩下一个账面上的数字,那个时候十几万嗷嗷待哺的嘴巴陷入绝境,进而酿成民变也就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了。
所以在刘病已看来,光从赈灾来论,说白了就是怀县堵决口需要花钱,而且肯定不会太多,因为官府肯定会发动徭役。
“田爱卿觉得需要多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