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夥啪�ㄆ渲幸桓鲋�蠡谷タ姑涝����环�埠螅�菜突靥ǎ�硪晃坏绷私夥啪�谋澳献迩嗄辏�桨犊�藕螅�呕氐教ㄍ濉�
妙的是龙应台竟把这两人都找到了,这两位老人谈谈笑笑说过往的事儿,一个抱怨说,我当时成了解放军,你在国军那边,是不是还对我扔手榴弹啊?另一个说,当然扔啦,打仗嘛,不过后来不也成了你那边的了。然后笑嘻嘻地说,那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还真不错,两人就一搭一唱地和了起来,唱到一半,其中一个突然停下来说,不对吧,这是国军的歌吧……另一个说,你搞错啦,是解放军的歌,那个又回说,解放军不就是国军?
这段其实是有录像的(龙应台写书的习惯),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还觉得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添油加醋啊?后来看了视频,两位老人实在太可爱!
我的心里觉得我们这些后辈,对过往,是不是都太要求个是非黑白了?真正参与其中的人,有太多太多或许就是当下的一个念想,或者就是糊里糊涂地被历史洪流拖着走了,哪里有那么多的主义之争,左右之分,精英与平民的PK?
昨天我读了一个金门人写的文字,讲今天是焰火取代烽火的时代,那人说得很好,事实上真正住在金门的人,恐怕心里更是有不同的想法了。萨,你读一读下面这段报纸报道:
“我最大的外孙已十六岁了,女儿常来常往,有时一个月来回三四趟。”年近七旬的洪建才在福建晋江金井镇围头村的家里,与中新社记者品着铁观音,聊着家常。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突出部围头半岛最南端的围头村,是大陆距金门最近的地方。五十一年前的“八·二三”炮战,让这个风光无限的美丽滨海村庄,永远定格在了两岸关系的历史上。
在那场炮战中,年仅十六岁的“小民兵”洪建才以他的英勇机智赢得“战地小老虎”的称号。而当时光行进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身为“民兵营长”的洪建才,其二女儿洪双飞与金门小伙陈应超喜结连理,成为村里第一个嫁到金门的“大陆新娘”。
“到目前为止,全村有一百二十六位姑娘嫁到金门,村里也娶来了两位金门新娘,”洪建才说,“现在两边来往非常方便,我一有空闲就到金门去看外孙。因为和大女儿合作在老家开了一家化妆品店,二女儿经常回来”,“二女婿在金门开旅游大巴,专门接送大陆游客”。
“解放”与“沦陷”(2)
五十年时光,洪建才的一家和围头村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冷热。
二十年来,围头村与金门,将近130家共结连理,你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是比短暂璀璨的焰火,更是细水长流?
这里还有一封信,我读完也是很有感触:
1948年12月17日解放军对被包围的国军发布“劝降书”:
杜聿明将军、丘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师长团长们:
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做这些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比你们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十几天来在我们的重重包围和重重打击下,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
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唯一的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读完上面这封信,心里觉得就像是小男孩玩骑马打仗一样,想到书里也提过一些避战的学生向南撤,许多人笑他们,又不是对抗日本,就是新兴的政治势力取代贪污*的中央政府,都是中国人,瞎跑什么啊?
这一跑,是不是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命与运?
北宸
可怜的北宸,她不知道那段文字原来是出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当年大陆人都要背诵这个的……
转念一想,那个时代,站在火线两边的人,看到的情景,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九四九,到今天已经六十一年了。
我和北宸商量,看要不要各写一篇关于那个时代的文章,看看海峡两岸,对同样的一个一九四九,有怎样的不同观感?
北宸马上就回信了,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