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却忙进忙出,俨然一副造反专家兼职造反爱好者的样子;而李老爹却每天吃吃喝喝,糊里糊涂,还弄出了什么差点把李世民告官的糊涂事。
所有的史料,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李世民精心策划起兵,李渊却只是个迫于形势点头的糊涂人,糊涂到恨不得你都想上去拉他一把,顺便给他做做心理辅导、革命教育。
但我们知道,历史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他本身很复杂。如果作案现场有许多假象,史书中也一样。
估计大部分人都知道玄武门之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不背上杀死兄弟的恶名,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部分是做好事),其中有一步,就是修改了史书。
由于技术高超,加上李世民同志一直是传统正面形象,所以这一点一直只能是猜测,不一定存在。
虽然史书没被大改,并且也只是猜测,但从错综复杂的史料中,的确有这样的蛛丝马迹。
首先,我们把视角转向监狱密谈。刘文静的那段话是说谁呢?
对了,刘文静描述的对象,是李渊,并不是李世民。(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
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刘文静的睿智:想想好了,李世民不过是李渊的代言人,最响亮的称号就是李渊的二公子。李渊和李世民,那个更靠谱呢?
是李渊,也只有李渊可以提供给刘文静保护。
同样,太宗之前折节下士,收的是江洋大盗(类似于)。都是些什么逃兵、罪犯之流,而对于这种不安分的社会潜在犯罪分子,政府是不会放过的。所以这些人只有一条出路——当李渊的门客。
当了门客,官员就不会追究了。人家李渊堂堂唐国公,隋炀帝的超级近亲,难道一个区区县令敢动手上门把那些逃兵给抓了?不可能吧!
而同理,给了那些人员重新做人机会的人,同样是李渊。
至于笼络官员、斐寂等等就更不用说了,李世民送礼,动不动就是什么几百万贯,试问,他没官,这钱不会是天上掉的吧?
由于当时没有用来运钞的飞机,所以这一点是完全可以排除的。
所以,我们再次肯定一点,这些送礼的钱,来自李渊。因为古人是不分家的。
所以,结论是这样的:晋阳起兵,虽然后世史书再三肯定李世民,但我们不要忘记,真正有拍板能力的,是李渊。因为离开了李老大,李世民什么都不是。
如果把唐朝看成一个有限责任公司,那么李渊就是最大的超级股东,至于李世民,不过是手下的一员能力非凡的——总经理。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那李渊为什么啥都没干呢?
很简单,因为没这个能力。
虽然李渊是真正的大股东,可他不会打理公司,所以只好交给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总经理。然而事实证明,造反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只有全部属于老板,老板能力是整个公司最强的,这样才能做到保证公司的稳定。
可惜,李渊没这个能力,所以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缝隙出现的时间,只是早晚问题。
所以,鉴于李世民那胜过李老板的出色能力,我们在承认李渊是主谋、起兵最主要人物的同时,还要再送李世民同志一个同样响亮的称号:首谋。
李世民,李渊,都是起兵的核心领导。
但是,两个领导就意味着分裂,斐寂和刘文静作为唐朝大股东,分别跟了两个领导。
斐寂坚信友谊第一,跟了老朋友李渊。
刘文静则坚信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跟了李世民。
意见不可避免。
斐寂和刘文静
在晋阳起兵的四人小组中,除了李渊老板和李世民总经理,剩下的就是这二位仁兄了,这二位股东,那真是……
刘文静,晋阳县令,人长得帅,有才干,据说权谋当时无人可比。
斐寂,河东大姓,不过由于老爹死得早,是由哥哥养大的。同样很帅。
所以,二位先生的深刻教训再次说明了一点:人长得帅,那是相当重要的。除了找对象时比较方便,对于干伟大事业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好处。
不过相对来讲李渊还是更喜欢斐寂,老朋友嘛!
斐寂的职业是晋阳宫监,所以平时李渊叫他都不是叫名字,一口一个斐监,算是表示对他的赞赏。
这里请大家注意,所谓的斐监,不是斐太监,人家斐寂的身体好骨骼棒,一口气上六楼,腰不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