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健脾胃类
1。推腹法
能直接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按摩经过腹部的脾经和胃经,除三浊、通肠道,一举多得。
2。按摩小腿脾经(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
这些穴位用处多多,能直接温脾补气血,提高脾的运化能力。
3。按摩胃经上的穴位
能增加肠胃的气血供应,促进消化吸收。足三里是养生大穴,对调理胃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点,胃经气血是从头流向脚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从上往下推揉,这样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经公孙穴,可以调理脾胃问题,效果也很不错。
胃经的上巨虚穴可调理大肠,胃经的下巨虚穴可调理小肠,再配合按揉足三里,整条肠道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4。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
对于胃寒、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胃热的朋友灸中脘可能会感觉不适,这种情况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的方式来替代。
5。小米粥和牛肉汤
粥类(小米粥最佳)、汤类食物滋养脾胃,牛肉汤补虚损、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养脾胃的佳品。肉块、干饭和干果不容易消化,易伤脾胃。
6。疏肝即能健脾
因为肝是个大血库,如果肝火旺或肝气郁结,就意味着肝血被透支上逆。这一方面会导致脾脏供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血液回归肝脏,肝的解毒几率减少,供给脾脏的血液就会浑浊不清。双方作用下,脾脏的运化能力必然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气(肝火旺)就吃不下饭(脾虚),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虚运化不利,导致食物积存在胃,化腐化热灼伤胃壁)。
现实生活中,肝旺脾虚的人相当多(尤其是女士),所以疏肝和健脾要两手抓,配合进行,效果最好。
7。肾虚脾也不会强
《黄帝内经》里讲:“肾为做强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说,肾气的充足与否,决定了五脏六腑能不能高效并充满技巧的地转,当然也包括脾脏。脾肾双虚是很多男士的体质特点,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须健脾与补肾同步进行。
固肾强肾类。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6)
肾(气)为先天之本,就像树种里蕴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饱满,树就长得笔直高大;如果它干瘪,树就可能长得矮小弯曲。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就是告诫我们,如果年少之时只图一时之快,放纵不加节制,到了壮年就会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所以补肾固肾的前提是节制。比如,不看*或电影、戒除*、性生活适度等。这就像一个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减少漏损,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费资源而已。
另外,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补肾的方法。
1。金鸡独立法
能静心补肾,身心同治。练习时,听古琴曲等宁静的音乐,收心补肾的效果更佳。
2。坠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热水泡脚、马步站桩
这些方法补肾的效果都不错。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补肾和降肝火。而在中医看来,肝肾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肾,肝火旺常常是由于肾的收藏能力下降导致的。肾阳不固,因此容易摇动外泄。
肾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气血循环,所以肾虚的人常常感觉腰膝酸软、下肢清冷,引气血下行刚好能引来新鲜气血,培补肾元。
3。温灸关元穴
现代人多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其中虚火旺于上,肾阳耗于下。温灸关元穴,正好收上炎之虚火,补肾中之真阳,引火归元,破肾中的寒邪,壮全身的元气。
4。在后背肾俞穴拔罐(隔一段时间拔一次),同时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
膀胱经纵贯整个后身,是人体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总是首选膀胱经。膀胱经上的各种俞穴,比如肾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实为各脏器在膀胱经上的排毒口,所以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帮助各脏器排毒,肾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肾经上的太溪、复溜两个补肾大穴,更是引导血气补肾的好方法。这边厢拔除内藏之邪毒,那边厢补以新鲜之血气,新旧更替,营入浊消,实乃妙招也。
另外,单独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也可以补肾。用温灸法灸太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