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噢,我想是吧,”他随口回答说,“我有个抽屉,里面全是钱,我觉得需要的时候就拿一沓出来。说实话,我根本不想钱的事。我白手起家,靠投资发了财,已经不需要工作了。我现在工作是因为我觉得工作很有趣,我喜欢挑选优秀的股票。”
。 想看书来
人生中的决定性岁月(1)
多数人都会记得我们人生中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时刻,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时刻让我们开始崭新的人生历程或让我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对我而言,这次经历便是这种时刻,而且我铭记在心。他讲的故事看似简单,却在很大程度上为我日后专攻投资奠定了基础,并让我大获成功。
首先,我当时就认识到我应该始终依靠某个组织,与深谙投资的优秀人士共事,而不是从技术性杂志或文章中获取信息。我也阅读过投资大师的着作,知道应该从大师那里学到最好、最多的知识。不过,我一直都把这类大师想象成很出名的人,没想到真正的大师从来不张扬。
在靠挑选个股而富有的人当中,戴夫是第一个跟我聊了很长时间的人。他告诉我,他一度投资一批小型、快速增长的公司,其中有些业绩很突出。虽然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挑选一批有增长潜力的股票,但他一直相信更明智的做法是选中一些能够让人真正富有的股票。
有一天他投资了施乐(前身即Haloid),这家公司一直在完善一项技术。1959年其股票上市,由经纪人发售,戴夫成为首批投资者。作为生产第一代使用规格纸张的办公室自动复印机的公司,施乐于196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因为公司股票持续大幅增值,施乐声名大噪,投资收益也剧增。戴夫查阅了所有关于这项技术本身、其市场反应、竞争状态以及公司潜力的材料。在那之前,相对而言施乐名不见经传,就如同复印技术刚刚诞生时所遭受的冷遇一样。那时,所有人都使用技术含量很低的方法复印,比如把复写纸夹在几张纸中间,然后塞进打字机。
了解了这一切和公司的运营情况后,戴夫仍不满意,因为无法确信这项新技术能够物有所值,并真正兴盛起来。他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跟其他公司的施乐复印机采购员、华尔街的施乐复印机用户等交谈。他会问到使用模式,问这项技术让人喜欢或不喜欢的地方,问什么因素会促使他们买更多施乐复印机,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问题,让他切实把握了市场状态并能够进行粗略计算。
凭借常识,戴夫估算了一下,如果技术改良、价格下降,以及市场、发售、品牌知名度等因素都显示出理性的市场扩大,那么能够卖出多少机器?他作出了强、中、弱三种情况的测算,结论是增长潜力巨大。戴夫毫不缺少商业信息,并且他还能够以纸张上的实际数字为依据。这些数据简洁而逻辑性十足,直到今天我仍然喜欢以简单、直接、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呈现公司的预计收益。
就像我从早期投资培训中受益匪浅一样,以务实的精神使用这种常识法也很有意义,构成了我处理许多事情的方法,比如跟飞行员、货车司机,以及棒球卡推销员交谈。 在这种情形之下,施乐股价越高,我的午餐伙伴戴夫了解得越多,信心也越多,买得也越多。当然,市场的好坏会影响股价,他都在股价下跌时买进,因为他坚信这家公司能坚持下去。他告诉我,越是了解就越赚,越赚就越想知道更多。
我能理解为什么许多投资者和商业人士会对新产品持怀疑态度,他们搞不懂买这种能够复印的新玩意儿的人是否只是在试验,因为它比当时其他复印方法贵很多。别忘了,施乐大行其道的时候,个人电脑、甚至文字处理器都还没有出现。对新产品、新服务及其市场的高度怀疑无可厚非,这一点今昔无异。怀疑是对风险的健康、敏感的反应,表现为要么避开未知的或令人恐惧的事物,要么努力了解它们进而消除疑虑。
人生中的决定性岁月(2)
怀疑者感觉这种机器太贵,不利于推广。在极其关注成本及费用的商业圈,这种复印机不可能物有所值。更糟的是,这机器还产生噪声,复印出来的文件带着油墨,湿淋淋的,复印起来也慢腾腾的。但是,这家公司是在早期开发了产品,并把产品推向尚未成熟的市场;另外,与20世纪90年代的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同,施乐确实在赢利,确实有良好的管理系统和扎实牢靠的经营模式。
直到现在,跟其他投资者一样,戴夫凭借不同的投资赚了很多钱。但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尝到一点甜头之后就早早退出了,结果失去了靠几只甚至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