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蚩�黄瓶冢�U喜奖�黄频姓蟮兀��鸬腥恕>咛宓厮稻褪谴莼偻黄瓶诩捌涓浇�牡腥斯な抡习�铮�鄙似淙嗽保�员U喜奖�换鞫邮だ�黄频星把兀�约昂笮�慷咏�胱萆钕�鸬腥恕0吹笔迸诒�氖�俊⒓际跛�胶偷匦翁跫�纯矗�峭耆�心芰ν瓿烧飧鋈挝瘢�49页)的。完成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直接瞄准的方法进行射击。就是把炮推进到可以直接观察到目标的近距离上占领和构筑发射阵地。但是当时的师炮兵群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相反,把炮兵发射阵地选在离突破口很远的地域上,采取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只有少量炮弹落在目标上,因而突破口上的工程障碍、兵力兵器大部分基本未遭到破坏。这就意味着我步兵突击部队必然要在敌人基本完好的工事障碍和兵力火力下,依靠步兵本身的火力掩护进行冲锋完成突破,其冲击难度和伤亡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师炮兵群没有起到打开突破口的作用,只起一点震撼敌人,鼓舞士气的作用。
炮兵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呢?首先这些炮兵部队是我军刚刚组建起来的,是收集日伪军遗留下来的野、榴炮和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式山炮装备组建的新部队。对于如何运用炮兵支援步兵攻坚、打突破口的技术战术,没有认真研究训练,或者说还没有来得及这样做就参加了攻坚战。其次步兵指挥员,特别是军、师高级指挥员没有对如何使用大口径火炮协同步兵攻坚、打突破口的技术战术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能还没有直接瞄准抵近射击这一概念,①更没有实兵实弹进行过协同训练。例如,在第二次靠山屯攻坚战中,5师甚至把炮兵阵地放在与突破口不同方向上便是最典型不过的例子了。
我们这些团以下指挥员就更无缘了解使用这些大炮了。靠山屯和昌图两次攻坚战斗中,我这个主攻团长连大炮的影子都未曾看到过,心里想:如果有大炮打突破口该有多好。又一想:大炮很珍贵,放得太近了,恐怕遭受损失,那就不好了。所以只有“望炮兴叹”了。这是我军炮兵初创时期使用炮兵的真实情况,是处在试验摸索积累经验的阶段。在没有进行有效训练的状态下,只有用血来换取这种经验。
① 周注:高克同志提出:打靠山屯时九二炮已抵近。(50页)
3.部队攻坚技术战术动作不熟练,我对部队不熟悉
(通过)昌图战斗的过程可以看出14团部队对攻坚战斗中的土工作业、爆破、架设梯子、爬梯等技术动作很不熟练。对火力、爆破、架梯子、冲击等技术与战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协同突破的动作也很不熟练。在敌火下构筑进攻出发阵地的土工作业,我亲自率领担负作业的营、连干部现地侦察,具体确定壕沟的位置,深度、宽度的要求,步兵炮、轻重机枪的概略位置,在作业过程中不断检查指导,但天明以后,还是发现不少毛病,壕沟拐弯太多太陡,不便于部队运动;机枪炮兵阵地有一些挖得离敌前沿太近,受敌城墙上火力居高临下的控制,不能使用;爆破动作不够熟练,对敌人的鹿砦、铁丝网没有完全炸开,突击队只能从鹿砦上面艰难地越过去,从铁丝网中钻过去;架梯子、爬梯子动作不熟练,当过外壕的桥梯被敌炮火打断后,突击队没有携带足够的轻便的上城墙的梯子,突击队指战员大部分只好用架人梯的
办法,爬上城墙。由于上述的对几种障碍物没有彻底破坏,冲锋道路不通畅,因而突击队不能一鼓作气、不间断地冲上城墙,突入城内;而是被各种障碍拦阻,把队形搞乱了,时间拖延了,增大了伤亡。
部队攻坚作战的能力要靠总结过去的经验,敏锐的分析未来攻坚战的新形势、新情况,在战役间隙的休整阶段中进行训练来提高的。为此,对13团和14团在昌图攻坚战以前攻坚作战的经验和训练水平,做一个回忆与对比是有意义的。①
我是1945年底5师部队从苏北进军东北进占义县后,从14团参谋长职务上调到13团任参谋长、副团长的。于1947年5月
①呼兰整训可和两次靠山电战斗写成一篇,这里不详述。(51页)初又调回14团任团长。在13团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13团在长春线上执行的各次战斗,我都随主要方向的营协助组织指挥战斗。1946年秋、冬季在呼兰县的整训中的团分工,我主管军事训练工作。三下江南第一次靠山屯战斗中我指挥346团(13团)第一营主攻的。特别是第二次靠山屯的攻坚战中,钟伟师长指定我代理团长从东面执行主攻任务,(此战)取得全歼守敌的胜利。经过一年半的战斗、训练实践,我对13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