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第1/4 页)
,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依然非常难以将其搬上银幕。”
墨菲想了想,又说道,“这是外界的因素,我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能克服。”
“拍摄过程是你计划的情况吗?有遇到意外吗?”又一个记者问道,“你的团队给了多少帮助?”
“导演最理想的场景是这样的……”墨菲笑了笑,说道,“剧本的每个场景描述清晰简洁,故事板绘制的完美,不多花力气就能搞定分镜头和拍摄,剪辑时能立即说出如何拼接场景。在片场大家都睡眠充足,工资也都很丰厚。”
他话音一转,“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这从某方面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电影拍摄的过程存在着混乱,很多麻烦让人处理的很崩溃,但也是因为这些,拍电影才有了一种魅力。”
“我离不开我的团队。”墨菲很直接的说道,“电影是合作的艺术,只有导演或者只有演员,永远无法成就一部戏。只有通过演员、拍摄团队、后期制作等多方合作,才能将一个剧本场景绘制成故事板,然后到分镜头,然后拍成一场戏,再通过剪辑,才能形成我们想要的影片。也是有了这些阶段,很多人说电影是在做减法,从一个想法,到实现出来,总是差了很多。”
一位来自美国的站着起来问道,“斯坦顿导演,这部电影是在为网络时代消逝的老派调查报道正名吗?”
“当然!”墨菲毫不犹豫的点头承认,“过去10年,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不是很确定公众们知不知道他们到底失去了什么。《波士顿环球报》是一份本地报纸,而非《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全国性报纸。我觉得很多故事只有在本地报纸上才有价值。虽然这个故事最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轰动,但它最开始发源于一份地方性报纸。我不确定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会说‘哇哦!这已经不存在了!’冰山已经开始融化。这些报纸都已经消失了,他们已经被这个新媒体的时代蚕食。”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还有一点,我想让电影提醒大家,很多罪恶其实就发生在身边,触动罪恶的人往往还披着天使的外衣!”
“您很愤怒?”
提问的是一个中年女记者,“对于天主教的那些行为,您非常愤怒?”
“是的,非常愤怒!”墨菲痛心疾首,拿出了这一刻最该有的态度,演技指数直接爆表,“这些罪恶来自天主教会!他们不但不正视问题,还到处遮掩,尤其对待想要揭开这些罪恶、提醒社会的人,进行层层的逼迫!”
他露出一个苦笑,“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亲身感受过这些!”
新闻厅里面响起一些记者的笑声,他们知道墨菲与天主教之间发生过什么。
墨菲却没有笑,继续说道,“那毕竟是天主教会,信徒众多,揭开这一毒瘤的过程极为痛苦,就像砍断一代人的精神支柱,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之大,会让人崩溃!”
他舒了口气,“庆幸的是,我挺过来了!”
一名来自《洛杉矶时报》的记者站了起来,这是美国最有名的自由派报纸之一,立场也很倾向于墨菲这个拥有洛杉矶人身份的导演。
“墨菲……”记者问道,“影片中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给了你什么样的触动?”
所有记者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墨菲会说出怎样惊人的话。
“2002年一整年,从1月到12月,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聚焦团队做了一件事,就是报道波士顿地区神父性侵未成年儿童事件。从最初涉案的13名神父,到最后揭发的249人,它后来扩展到全球,澳洲与欧洲也相继爆发类似丑闻,引起极大反响,因此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墨菲并没有正面回答,有些问题也不需要正面给出答案,“这些神父专挑贫寒人家的男孩下手,令人怒极攻心的是,他们可以做到对一家人中的七个男孩进行猥亵的同时,让他们的妈妈一声不吭,面对如此痛苦独自承受多年。一家七个!称为魔鬼也算是恭维了。事情败露后,神父只是被轻描淡写的调去另外一个教区,而这只是波士顿教区249个神父当中的一个。据调查,被这些神父性侵过的儿童约在1000人左右,他们长大后,把自己叫做幸存者。”
新闻厅里异常安静,除了墨菲的话语,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幸存者啊!”墨菲突然拔高声音,严厉的说道,“请问,我们待过的是被撒旦吻过的土地吗?”
这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无数记者为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