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孟氏族长?
呸!
自家堂亲?
再呸!
谦恭好学的孟大郎?
继续呸!
呸完了,接着哭。
反正她们是寡妇,多哭几场,算得了什么。
孟重九放开孟广孝的手腕,用力按了一下他的人中,见孟广孝鼻翼噏动,却仍紧闭双眼丝毫没有转醒的迹象,便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洪武二十七,明太祖设立老人制,被推举的老人皆是有德行,有见识,受敬重之人。他们的职责不仅是督导农桑,劝服六伦之教训,另有些微司法权,可处理里中的部分争端。
作为其中一员,孟重九的见识和行事自然不同。对于孟家族内的种种,他都看在眼里,孟广孝孟广顺等人谋夺孟广智的家产,他也知道,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出面。
孟广智一支已经没落,十二郎不像是能撑起家门的,几十亩田产留在手中惹人惦记未必就是好事。
只是孟重九没想到孟广孝会做到这么绝,竟逼得十二郎要去投军。今天到十二郎家来走这一遭,更是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孟广智一支未必真的就要没落,孟清海也未必真的会大有前途。
十二郎要投军,比起火烧眉毛的三个儿子,孟重九倒是没那么着急。论起亲族,自己这一支与孟广智已出了五服,只要孟广孝等人家中的男丁尚存,勾补军籍就轮不到自己的儿孙。
孟重九年逾古稀,经历过元末战乱,再艰难的日子都过得,心肠自然比一般人狠,见识也比一般人要高。
十二郎年不及弱冠便能有这份心思,这份狠劲,一旦让他抓住机会,未必不会有一番作为。
“九叔公?”
孟清和不惧孟广孝,也不惧孟清海兄弟,在他看来,将这父子三个埋进坑里不过是分分钟的事,但是眼前这位九叔公却让他心里打了个突。
“孟清和”是见过孟重九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远不及现下深刻。
就好似这位老人已经看透了他,看穿了他藏在脑子里的想法。
一瞬间,孟清和头皮发麻。他相信自己的直觉,正因为相信,他的神情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郑重。
不要小看任何人,尤其是不确定对方是敌是友之前。
孟重九起身擦了擦手,没有拆穿孟广孝装昏的事,只告知孟清海兄弟他没有大碍,抬回家去睡一觉就没事了。孟广孝装昏不假,之前却的确有气火攻心之兆,至于是怎么被气到的,不用问,孟重九也能猜到几分。
十二郎的确不简单。
大郎也是个有心思的,只是比十二郎要差些火候。
孟清海心中不甘,还想说些什么,孟清江却急着将父亲带回家中,“现下不急,等着回头收拾那小畜生!”
话落,背起孟广孝就走。
一副孝子心肠,丝毫不觉自己坏了兄长“大事”,也没察觉父亲搭在自己肩上的手突然就有了力气。
看着火急火燎的孟清江和背影都冒着黑气的孟清海,孟清和告诉自己不能笑,绝对不能笑。
“十二郎。”
一声请咳,孟清和回身,表情镇定自若,拱手作揖,“九叔公,今日劳累您了。”
家中还未出孝,这时请人上门总有几分忌讳。今日请孟重九前来,他原本是另有打算,当面见了,之前想的便都被丢开。在这位老人面前耍心眼实属不智,还是谨慎些好。
孟清和自信却不自大,谨慎却不怯懦,这才是他做事成功的根本。
“十二郎,”孟重九在门边站定,颌下一缕长髯随风飘拂,“汝欲从军?”
“回九叔公,正是。”
“恩。”孟重九点头,“老夫与县中主簿尚能说得上话,或能帮衬一二。”
“清和谢九叔公!”
“且慢。”孟重九抬手,“助你从军,需答应老夫一件事情。”
孟清和抬头,没急着应答,也没马上拒绝,只是以恭谨的神态看着孟重九。
“请九叔公赐教。”
“不急,待事成,老夫自会告知。”孟重九突然一改严肃神情,“放心,九叔公不会让你做办不到的事。”
“是。”孟清和这次答应得痛快,衙门有人好办事,能省些麻烦,何乐而不为?
何况,他从军不只是坑了孟广孝一家,也差不多把姓孟的都坑了一把,不说四面楚歌,今后在同族中的人缘肯定不会好。能找一个“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