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1)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尽管记忆是人尽皆知、谁都熟悉的心理现象,但至今仍没有人能 够撩开它“庐山真面目”的面纱。在远古时期,世界上就有很多哲学家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 ,想要进入大脑复杂的神奇世界。
史载,在以物易物的古代社会,在“集贸市场”上就有一种“记忆人”的职业。他们的 记忆力超群,大家认定用他们的记忆作为标准去衡量交换物的价值。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尼摩妮西的“记忆女神”,她生了9个女儿,都专管 着记忆。这个美丽的传说表明了人们对记忆的高度推崇。
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其著作《斐多篇》中论述有关记忆的心理现象;大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出过一个假设,认为人的感情、思想和记忆力皆“存乎一心”。
到了17世纪,出现了以霍布斯和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被恩格斯 称为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洛克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 想”,从而开始了采用实验方法的心理学研究。
第一次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发现 了举世瞩目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为记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他所著的《论记忆 》一书使记忆成为心理学实验的重要领域。
在百科全书中,记忆是这样定义的:
能够记起且在往后再现(或回忆)经验的事物,或在它重新启程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 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三方面。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中的联系,它的生理 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性印象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 ;再现或再认识则为暂时性印象的再度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以累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 或再认识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每个人记忆的快慢、准确、牢固和灵活程度可以随其记忆的目的、任务、对记忆所采取 的态度和方法而有所差异;每个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和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 事物的记忆,每个人牢记的广度与深度也往往有所不同。
很久以前,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记忆是位于脑部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记忆 就像一块柔软的蜡上面的刻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模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 认为记忆位于心脏。
最先提出“过去发生的事情会在脑子的某个部分留下痕迹,而那正是记忆的本体”的论 点,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他认为,脑是一种类似由纤细的神经线所构成的特别编织物,来 自松果体的精气流进面对脑室的网眼空隙后,就产生了知觉和意念。此时,对应某个对象形 体的脑孔就会扩大,一旦精气流进去,即使该对应的对象已经消失,脑孔依然会扩张一段时 间。这种情形就像用许多针在布上戳洞,在重复的戳刺之后,洞就会一直留下来一样,看过 几次的对象形体将会被保存在人的脑部。
笛卡尔所谓的终点认为:“当人企图想起一件事时,这个意念就会改变松果体的倾倒方 向,使之持续地把精气朝各个方向努力送进脑内,直至脑内刻画出有企图想起的事情的痕迹 为止。”
人们普遍认为,记忆是过去发生的事在人脑中留下的印象。这种说法和法国哲学家笛卡 尔的观点不得而吻合。
那么,人的记忆潜力有多大呢?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脑细胞共有130亿,可以容纳5亿 本书的信息总和,记忆力可以持续七八十年之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巨大的潜力被窒息 了,一般人只使用了大脑记忆力的10%。遗憾的是,直到现代,人们对如何挖掘记忆潜力知 道得还很少。但有一点勿庸置颖,正确的记忆方法和长期有意识的锻炼,对提高记忆力有极大的好处。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2)
认为记忆力是单纯的天赋,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正常人资质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巨大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记忆方法,任何健全的大脑都能够记住大量有用的知识。
记忆力是人进行创造的基础,其作用是把学到的东西积累起来,避免对同一事物反复认 识。记忆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想像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 础。人们学习知识必须从记忆开始。
我们周围的人有的善于观察,能明察秋毫;有的长于记忆,几乎能过目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