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1/4 页)
每分钟280发,使用穿甲弹时5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0毫米的装甲,勉强具备了攻击轻型坦克的能力。德军统帅部下令大批生产,到194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800辆Ⅱ型坦克。
但是这些坦克太悲催,由于个头太低、火力太弱,在西班牙内战中屡屡被苏联坦克嗯在地上拳打脚踢。饱尝苦头后,德国终于在1937年定型生产Pz3,这就是Ⅲ型坦克。它才是开战初期闪电战的主角。
Ⅲ型坦克高2。5米,重量22吨,正面装甲先是15毫米,此后不断加厚,到西线战役前加厚到50毫米。它使用扭杆悬挂系统,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0马力,公路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到1942年5月底时共生产了3100辆,还有同样数量的改装成了Ⅲ型突击炮。
德国吞并捷克后,斯柯达军工厂生产的38t理所当然的加入了德军。38t型坦克全重10吨,高2。3米,装甲厚度25毫米,后来增加到5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L/48加农炮,两挺机枪,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5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2公里。
38t坦克是轻型坦克,战斗效能近似Pz3型,但只有一半重,因此机动性很好。不过38t的装甲是铆钉接合的,而不是焊接而成,中弹时铆钉会被震落,在坦克内部横飞,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4节 虎豹横空出世
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1941年德军潮水般进入苏联,才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有一山高;德军当成镇山之宝的Ⅲ号坦克面对苏联T34时,好似老鼠见了猫一样。人家的75毫米长管炮优于75毫米短管炮,人家装甲比它厚,速度几乎快一倍。尤其让德国人生气的是苏联人把T34坦克骑在Ⅲ号坦克头上的照片广为散发,让自诩为优秀民族的德意志人很没有面子。
德国坦克在KV坦克面前简直成了孱孙,于是Ⅳ型坦克披挂上阵,代替Ⅲ型成为德军主战坦克。克虏伯生产的Ⅳ型坦克中重20吨,乘员5人,采用板簧平衡式悬挂装置,装甲厚度20毫米,以300马力汽油机为动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200千米,装有1门75毫米火炮和1挺机枪。该型坦克参加过入侵法国,并与苏联作战,参加过北非作战,是入侵苏联前德国最好的坦克,由于数量很沙,德国人把它当成大熊猫。
但是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
苏联坦克设计上最为深思熟虑的,是其倾斜式装甲,不但可以轻易弹开炮弹,而且也增加了装甲的密度,使炮弹不易射穿。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迄今为止,德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将坦克集中使用,以及良好的空地、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
反过来说,苏联拥有2万辆各种坦克,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好的T…34和KV…1坦克。但是苏联的训练、士气和战斗经验不如德军,那么好的坦克竟然没有无线电,依靠旗语联络,好比千里马被蒙上了一只眼睛,焉有不败之理?
为了对付T…34坦克,德国人采取权宜之计,开始对Ⅳ号坦克大加改进:加装长身管75mm火炮,增强了装甲,勉强可对抗T…34/76。同时尽快研制新型坦克。
1941年9月,德军军械署带着嫉妒的心情,来到前线仔细检验T…34坦克。面对苏联坦克优异的性能,他们不得不服气,立马向元首报告。希特勒根据他们的报告,授命奔驰公司和曼公司(MAN公司)设计新型的30…35吨位的坦克,指定开发编号为VK3002,这就是Ⅴ型坦克,也就是后来的豹式。
戴姆勒…奔驰公司所设计的,几乎是T…34的摹仿品,不同于以往偏向复杂的设计,奔驰公司务求做到在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方面类似苏军T…34坦克的简易设计。
曼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想法:在大而宽的车身后端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汽油发动机、采用扭力棒的悬吊系统和典型德国坦克的乘员舱房。尽管希特勒打算采用奔驰公司的设计,但最后曼公司赢得德**部的赏识。
豹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