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模�敝烈员┝φ蜓沟姆绞浇崾��
传统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有许多弊端,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流行方式就完全正确。事实上,传统的方式也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这就是:即使父母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到底,决不松口。而现在的父母由于受了媒体上过多的有关“问题儿童”的可怕后果的宣染的影响,也由于太爱护孩子的缘故,使得自己在管教孩子时,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这一极端就是:即使我们对了,我们也处于自我怀疑和犹豫不决之中。
现在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是之所以会犹豫不决,充满内疚,其原因除了怕过于严厉的管教给孩子带来心理疾患之外,担心失去孩子的爱,也是比较主要的。为了怕失去孩子的爱,有些父母就再也不敢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爱的饥渴,就会毫不留情地加以利用。结果,不是父母在家里成为权威,而是孩子成了家里的“霸主”。
很多孩子都知道如何利用收回爱的方式,来威胁他的父母。他们的勒索手段很直爽:“如果你不……我就不爱你了”,“如果你不……我就不喜欢你了”。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不在于孩子对父母造成了威胁,而在于父母感到了有这样的威胁。对于这样的父母来讲,不妨把自己对于孩子的回报看得淡然一些:虽然我们必须无条件地爱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不需要渴求着在一天里,孩子每时每刻都必须爱我门自己。事实上,这也是孩子不可能办到的事。
2、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我们已经明白了在管教孩子时坚持原则、说一不二的作用。因此,从孩子一出生起,做父母的就应该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定时喂奶,定点睡觉等。从小就让孩子懂得规则就是规则,如果他们不遵守,他们就要承受他们所不喜欢的后果。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原则,那就不能怪孩子破坏规则。
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就需要不时地提醒孩子,以帮助孩子记住规则。但是,提醒归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须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形成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直至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没有什么捷径,可以使事情变得容易一些呢?动物界有许多有趣的例子,值得援引在这里:
有一类梭子鱼特别爱吃鲤科小鱼。如果把这些梭子鱼和它的小猎物们一起放到水槽里,水槽里很快就只剩下梭子鱼。然而,当我们在水槽里放进一块玻璃板,把梭子鱼和鲤科小鱼隔开,有趣的事就发生了。梭子鱼看不见玻璃,每次当它追逐自己的美餐时,都会结结实实地撞到玻璃板上。开始时,梭子鱼会一次一次游向玻璃,撞得晕天昏地。但是时间长了,它就渐渐地不再对自己的猎物感兴趣。最后,它们终于明白了这些小鱼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它们便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猎食行为。这时,再把玻璃板从水槽里拿走,结果就变成:那些鲤科小鱼竟然可以十分安全地绕着自己的天敌游来游去。梭子鱼再也不想去吃掉它们,因为它懂得了它所懂得的道理: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大型的梭子鱼最后竟然都饿死了,而它所喜爱的食物却仍然欢快地在它们的身旁游来游去。
因此,在教育孩子养成遵守规则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捷径可寻。所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强化,反复的耐心。然而,我们有些做父母的却好像特别缺乏这样的耐性。当他们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他们仍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求助于行为。他们常常对孩子吼叫:“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殊不知,这样的恐吓非但让你精疲力竭,并且难以产生效力。因为单靠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单靠喊叫也无法“驾御”孩子。
对这样的父母来讲,他们不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相反,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不起。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比如,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一位妈妈就曾这样抱怨道:“儿子十分在乎他爸爸,但是对我却一点也不理会。”不难想象,这个孩子的爸爸肯定是个讲原则、有耐性的人。
空洞的威胁和斥骂会破坏父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