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晚年亲自撰写的回忆录,在他去世以后20年才正式出版。书中主要回忆了本杰明·格雷厄姆从出生到二战前近50年多姿多彩、酸甜苦辣的生活,特别是客观环境如何使他形成自立的性格、他的成才道路以及对于恋爱、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他还描述了华尔街的演进、1929年的股市暴跌,以及他与约翰·洛克菲勒、温斯顿·丘吉尔、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伯纳德·巴鲁克等风云人物的交往。本书英文版的编辑、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西摩·查特曼为回忆录作了序,对格雷厄姆的成长经历和人生哲学等各方面作了详细的评述。这本回忆录对许多事情和问题能够实话实说,自我解剖,且文笔生动、娓娓道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启迪性。
作者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被称为“现代证券之父”,著有《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他和戴维·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迄今已出了第五版,有些学者将它奉为“华尔街圣经”。他的投资哲学——基本分析法和“风险缓冲带”为沃伦·巴菲特、马里奥·加贝利、约翰·奈夫、米歇尔·普赖斯、约翰·鲍戈尔等一大批顶尖证券投资专家所推崇。为了表彰他在证券分析领域的卓越建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已设立了永久的“格雷厄姆/多德教授讲座”。
序言
从60岁到79岁期间,本杰明·格雷厄姆退休后经常变换住处,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希尔斯和拉霍亚、法国普罗文斯地区的艾克斯以及俄亥俄州的马迪拉轮流居住,在那些地方写出了他称之为《我记得的事情》的回忆录。他把所有还记得的家庭生活、企业经营活动以及他在故乡纽约市的所见所闻都写了出来。但是他对记忆力的变幻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琐碎小事他记得住,而重要的事情反倒忘掉了呢?他写道:我们如何会记住一些事而忘记另一些事,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然而写回忆录的作者几乎没有一个承认记忆力方面有差距。老老实实地写上“我记不起来了”这种话似乎会削弱写回忆录的宗旨;但是,如果其他读者都做不到,心理学家倒能把作者遗忘的事与其记住的事加以比较,从而得出关于作者“真正性格”的真知灼见。针对这个看法,我为自己的墓志铭写过一首小诗:我记得别人忘却的事,却忘掉大家都记住的许多事;我长年累月地研究,孜孜不倦地工作,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全凭着美的滋养,爱的薰陶。
在某些方面,这本回忆录显示出他能回想起许多事情,他的同事已经证明格雷厄姆对自己专业里的具体情况——公司资产、价格、收益等等——都有令人惊讶的记忆力。早在他初次走上工作岗位时,他就开始记忆整套证券数据表。后来他的讲座、著作和文章都掌握了不少关于公司历史的细节。
不过,他承认记不住常用电话号码或熟人的姓名。关于他容易遗忘这一点传说真不少。他曾驱车带两个孩子到洛克菲勒中心溜冰场去。泊好车后就陪他们去溜冰,然后三个人竟坐地铁回家了。他的一个儿子的岳母撰文谈到,有一次她在艾克斯拜访格雷厄姆时,他好像以前从未见过她一样,伸出手来同她握手,还进行自我介绍。关于他这种“奇特的”记忆力,他写道:65年前我记忆到脑子里去的无数文史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可以复述出来,但是我几乎记不住已查阅过百把次的电话号码,几乎时常访问的朋友的公寓地址以及我常会见的人的名字。(尽管有时候在间隔很久之后,我还能正确地说出与我比较陌生的人的姓名和地址,这使他们惊诧不已。)我常采取意大洛·斯韦沃①(《塞诺的意识》一书的作者)的方法,使自己摆脱那种尴尬的处境。如果记不起某一个理应十分熟稔的人时,不妨若有所思地说:“请务必原谅!有三样东西我老是忘记的,一是名字,二是面孔。还有——这第三样东西我又记不得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格雷厄姆的记忆是高度集中和有选择的:他记住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如果他与某个学生进行过有趣的讨论,他的确会记住这个学生的名字。也许对他来说,看法比人物更重要,统计数字比电话号码更重要,以及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显示出,文化和智力的寿命比金钱更长。
①斯韦沃(ItaloSvevo,1861—1928):意大利小说家。——译者虽然本书只涵盖作者头40多年的生活,①但它以“回忆录”而不是“我记得的事件”作为书名出版,是为了强调作者叙事行文时的明确意向。显然回忆录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