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4章 (第1/2 页)
《年代文冤种继女不干了》最快更新 [aishu55.cc]
离开公安局,苏海棠步行到汽车站,准备坐车回小林村。
车站大门东边,包子摊老板掀开笼屉,热气蒸腾,大包子白白胖胖,香气四溢。
苏海棠正好经过,香味儿直往鼻孔里钻,引得肚子咕噜噜直叫,原主今早只吃了半个野菜窝窝,一大碗清水似的玉米面糊糊,汤汤水水根本不顶饿。
“大叔,包子咋卖?”苏海棠不打算亏待自个儿的胃,决定吃饱了再回去。
“素包子一毛,肉包子三毛。”卖包子的大叔满脸堆笑,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倒笼。
可真便宜啊,苏海棠感慨,可原主总共只有十五块钱的私房,还是这些年背着陈韭花偷偷攒的。
她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个布包打开,里头分分毛毛厚厚一沓,她从里头数出六毛钱递给卖包子的大叔:“给我来两个肉包子。”
“好嘞,”倒了笼屉,大叔用油纸麻利包了两个肉包子递给苏海棠,接过钱装进藏蓝色工作服的大口袋里,还不忘好心叮嘱,“刚出笼的当心烫嘴。”
“嗯,谢谢大叔。”
原主平时别说吃肉,就是野菜窝窝都吃不饱,瘦成了麻杆儿,十八岁的年龄毫无少女模样,眉眼倒是极为俊俏,像缺水后蔫了吧唧的花骨朵,太瘦,得多吃点,苏海棠心想,十八岁,也不知个头还能不能再窜一窜。
刚出笼的肉包子滚烫,苏海棠用油纸包着,吹了几下,小口咬开外皮,肉香和着热气扑面而来,令人口齿生津,她怕烫,到底没敢直接吃,对着破开的口子不停吹气,待热气散尽才咬了一口,顿时满口汤汁,亮晶晶的油花顺着包子皮流下来,若不是垫着油纸,能弄一手。
苏海棠慢慢咀嚼,包子皮松软,肉馅足味道鲜,卖包子的大叔是个实在人,用了纯纯的五花肉,不柴不腻,除了葱姜蒜压腥提味儿没添别的蔬菜充数,好吃的差点儿把舌头吞了。
边走边吃,到售票窗口两个包子正好吃完,苏海棠顺手把油纸扔进垃圾桶,从口袋里摸出一块洗的发白的粗布手绢,仔细擦了嘴和手,才排队买了一张去关家镇的票。
榆城没有直达小林村的车,她只能先去关家镇,再步行或搭顺风车回小林村。
车票七毛,还有二十分钟发车。
候车室里嘈杂闷热,气味难闻,苏海棠坐在候车室外的树荫下乘凉,候车室屋顶上大喇叭正播放着费玉清的《一剪梅》。
熟悉的旋律悠扬而动听,可惜音质不太好,时常有刺啦声盖过旋律,苏海棠并未用心听,倒也没在意。
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回去得跟陈韭花算账,录取通知书肯定是切入点,那么首先要搞清楚究竟是谁领取了她的通知书,她心中盘算着。
小林村的信件都是关家镇的邮递员统一发放,在关家镇下车后,苏海棠先去了镇上邮局,向工作人员出示介绍信,提出要查一查三天前谁领了她的录取通知书。
往小林村送信的邮递员正好在邮局,他拿出信件记录本翻找,五分钟后找到记录,把记录本递给苏海棠,让她自己看。
苏海棠接过本子一条条看过去,很快找到写着‘华中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连续两行,后头收件人一栏里分别是苏海棠和杜春杏,领取人一栏的签名都是杜春杏。
果然如此,苏海棠冷笑。
关家镇到小林村没有专线客车,平常村民来镇上,不是坐村里的拖拉机,就是村民的牛车,苏海棠在村里人惯常等车的大十字等了片刻,没看见村里的拖拉机或牛车,见天色不早,不敢再等,徒步回村。
一路上,她仔细回忆书中剧情,对女主也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说女主杜春杏重生在高三下学期,因为上辈子的记忆,她凭借熟知高考试卷,提前通过问原主,弄会了不少还记得的考题,这才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
书中模糊了杜春杏领取录取通知书的经过,只是一笔带过的叙述了陈韭花隐藏并卖掉原主的录取通知书的事儿,就连原主去城里打工这事儿,也是杜春杏貌似无意中首先提起的,后来原主出事儿,她还十分自责,如今看来,倒是耐人寻味了。
原主的录取通知书卖了一千块钱,陈韭花塞给女主五百块,让她上大学花。
女主怀揣五百块巨款进城上大学,出手大方又会打扮,和校内一些大院子弟打成一片,很快成为学校风云人物,后来又结识了城里有名的暴发户,毕业时靠着暴发户出钱,走了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