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3 页)
《鹿鼎记》之一地鸡毛版
制片人张纪中用黄晓明演《鹿鼎记》,实际上完成了中国电视剧史上一次“大跃进”,号称阵容豪华、亩产万斤,真实情形却是乱七八糟、一地鸡毛。
《鹿鼎记》之一地鸡毛版
中国的制片人总干得出如下勾当:把一部喜剧捣鼓成一部闹剧,硬让老实孩子扮成好色之徒。
看完张纪中、黄晓明版《鹿鼎记》,我突然有些后怕:幸好大胡子先生没有出现在中国体育官员行列中,否则他有可能把刘翔安排进国家男篮,然后让身高达2米26的姚明跑110米栏。
张纪中的逻辑“核突”得可以:黄晓明名气大,又长得帅,演技也不错,因此他完全可以胜任韦小宝这个角色。按此奇怪逻辑,姚明名气大,腿也长,因此完全可以跑110米栏——他甚至可以在赛道上来个一步跨两栏,用一骑绝尘形容都不为过。但从结果来看,张纪中用黄晓明演《鹿鼎记》实际上完成了中国电视剧史上一次“大跃进”,号称阵容豪华、亩产万斤,真实情形却是乱七八糟、一地鸡毛。
敢于把《鹿鼎记》升华成一部“中华风光片”或“忧伤往事片”,的确需要“无知者无谓”的勇气,既然不知道那么多也就无所谓了。去掉据说“被删掉700余处”这个因素,《鹿鼎记》还是只能让我看到笑不出半点狡诈的韦小宝,祖国各处大好河山,七美女以及拳拳皆虚的武功套路。他们还好意思暗贬人家刘德华、梁朝伟版《鹿鼎记》,当年条件所限,硬件是差了点,但整剧的精、气、神,每个重点人物的契合度,比2008年这个“空洞无物,金玉其外”的东东起码要好上10倍。
但说人家张纪中先生“无知”,他肯定不会承认,因为他说的话越来越有深度,一副很有文化的姿势,他说:“我要跟港台不一样,我的剧首先要抑制一个闹字,认真营造幽默的情景……戏剧不是闹剧,闹剧不是幽默,幽默不是好笑,好笑不是可笑,可笑不是风流,风流不是下流。”——后几句“接龙”接得好有水平,比什么歇后语顺口溜之流牛多了,但是他的预想和呈现出的效果反差最大。通观《鹿鼎记》,它的风格已经超越“四不象”而直达“十三不靠”,具体描述一番就是:是闹剧不是戏剧,是闹剧但不幽默,不是幽默也不好笑,好笑的地方可笑,可笑却又风流,一点不下流。这最后一句因了我国国情算勉强达到了张先生的预期,但最能体现《鹿鼎记》神韵的其他各项基本上失败了,观众只能陪着帅帅决不坏坏的黄晓明在那干笑,脸上的皮在动,肉老绷着。
周润发拍了《上海滩》,可他没好意思腆着脸要求取代梁朝伟演《鹿鼎记》;古天乐演完杨过,也从未想过挑战韦小宝。相对来讲,演完《新上海滩》加新《神雕侠侣》的黄晓明太幸运,太有选择权了。他演技的全面性理论上该“超古赶周”了,否则何来这等机会?但如此“大跃进”,其效果却连差强人意都谈不上,这就说明任何演员都有局限性,没必要强迫自己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追求梦想勇气可嘉,但一定不要离谱。
我从来不希望电视剧完全忠于原著,但至少精神在实质上要融会。可以不形似,但一定要神似,可以不拘泥于字眼或强求细节一致,但一定要让观众在看电视剧和看书时有相近的愉悦感。黄版《鹿鼎记》让看过原著的观众产生莫名压抑,失败根源在于:一个因人废事的自负制片人搭配一个红到有权利实现大多数梦想的明星。摄影、灯光、美术好不代表剧“真的好”,无节制的表演带来的只是当事人的“自爽”。大多数观众在意的其实不是你挑战了没有,而是你搭调了没有?!记住,男主角叫“小宝”,而不是“大宝”,仅“天天见”是远远不够的。
科恩兄弟启示录
牛编菜编都是编,这桩“群体性事件”实质不是一帮无名之辈吃饱了没事瞎嚷嚷,而是一个行业面对不公平待遇的集体反击。
科恩兄弟启示录
Joel Coen及Ethan Coen,这届奥斯卡拿了最佳导演奖及最佳改编剧本奖,据说两兄弟谁编谁导谁制片有明确界限,但往往又不那么明确。因此,很可能互相出主意,最后也分不清是谁的主意了,遂同得。对罢完工的好莱坞编剧来说,这个奖很有主旋律,它意味着编、导、制亲如一家,有点“渡尽劫波兄弟在”的意思,慰安了一下蠢蠢欲动的灵魂们。
按照著名编剧汪海林先生的介绍,中国编剧的觉醒其实是早于美编的,他们早就在红叶还未泛起的香山开过一次有纪念意义的大会,并定下基调。听完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