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原来走私分子打正方向盘,驾船向缉私艇撞过来后,乘小艇逃跑了。
在这危急关头,驾艇的缉私队员沉着应对,紧急左满舵,901 艇倾斜30 度,与走私船擦肩而过,避开了冲撞。走私分子还放火烧船,缉私队员在颠簸的海浪中跃上走私船时,船体已被浓烟包围。为了保存证据,缉私队员们带着灭火器,下到机舱排查险情。舱内是令人窒息的浓烟和50益的高温,为了保证安全,在机舱外的同志每隔5 分钟喊一遍舱内战友的名字。弃船前,走私分子破坏了船尾的密封圈,海水这时正向舱内狂灌,如果不断然采取措施,将会酿成船毁人亡的惨剧!
缉私队员们用木塞、用橡胶垫、用身体,堵住汹涌而入的海水。经过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他们终于将走私船押回基地。
这就是海上缉私警察的工作片段。
。 想看书来
海上“蚂蚁搬家”
1998 年打私风暴后,海关加强了对大、中型船舶的监管,大规模走私趋于消失,海上走私向小型化方向转化。走私集团用化整为零的手法,组织众多小型船只,如蚂蚁搬家一样,将境外货物分散走私入境,具有“小、多、散、集团性”四大特点。走私分子空间上四面出击,时间上全天24小时随时行动,在漫长的海岸线及内河沿线非设关简易码头、沙滩上卸货。货物上岸后,由岸上走私网络统一运输、加工和销售。整个走私体系效率高,一部分“蚂蚁”船被抓,不影响整个群体。
走私集团放弃以前用大船直接走私入境的方式,采取用大船将货运至边境水域,由成群快艇接货后,再分散转运,走私入境。境外一艘几百吨的母船将货运至边境水域时,几十条快艇一拥而上,一个小时内将货全部卸空、接走,分散偷运入境。成群的走私快艇飞速穿越边境,四散开去,犹如黄蜂。
高速快艇的走私越来越小型化,走私分子利用快艇频繁地穿梭往来。快艇运行成本很高,通常走私电子产品、工业胶卷、光盘、珍稀野生动植物、海鲜等价值高的货物。
在大鹏湾、大亚湾海域,百吨级船成为海上走私主力。2006 年,这类船主要走私旧电器、旧衣服、旧轮胎等洋垃圾,规模庞大。另外,百吨级船走私也在逐渐向快艇走私方向发展。前几年,走私光盘主要以百吨级船为主,动辄一船能查获上百万张;近年来,走私光盘几乎全部变成快艇走私,查获一艇不过一两万张。
“蚂蚁搬家”式走私数量庞大,一般从非设关地分散走私进口,所以海关被迫以“散”的缉私方法对付“散”的走私。“蚂蚁搬家”式走私以游击战、疲劳战、消耗战战术对付缉私,常常令缉私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辛辛苦苦、费大力气抓回“小蚂蚁”走私船,案值却较低,而办案程序的各个环节又一个不能省,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效率低。
深圳海关在海岛上设立了大型监控雷达,在缉私艇的保障下,可以对所有进出关境的船舶进行监控,强制其在指定的航线航行并到设关码头报关、装卸货物以及接受检查。大、中型船舶目标大、数量少、行动不灵活,无法逃避大型雷达的监控,所以这种监控对它们比较有效,即使它们想走私也不敢强行闯关,大多通过采取藏匿、伪装、伪报、瞒报等方式,从通关渠道走私。“蚂蚁”走私船则不同,它们目标小、数量大,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确定性,混藏于正常作业渔船、运输船中,绕关偷运走私,而海关的雷达无从识别,难以形成有效监控。
因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渔民收入下降,对渔业的出路失去信心,一些渔民不顾违法带来的风险,有的直接凑钱入伙参与走私,有的帮别人开船运货赚运费。
走私集团雇人伪装成渔民,驾快艇在缉私艇码头附近及海上各重要位置,跟踪监视每艘缉私艇的动向,遥控指挥海上“蚂蚁”船躲避缉私艇;或者指挥极难检查的船前往以吸引缉私艇检查,牵制和消耗缉私力量,掩护其他装货多的走私船逃走。
海上缉*有时也派出人员装扮成渔民,乘渔船出海监视走私船动向。有一次,他们发现数十艘快艇从香港驶出,立即呼叫缉私快艇过来查缉。几分钟后,缉私快艇从基地出发,就在这时,那群“蚂蚁”船全部调头驶回香港水域。可见缉私快艇从基地一启动,走私集团的“看水族”就发现了,并用对讲机通知走私船返航。
为了对付海关,当无路可逃时,走私分子就打开隐蔽阀门灌水沉船。对他们来说,与其货物和船都被没收并受处罚,还不如将船弄沉,毁灭证据。更绝的是走私船的冲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