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9 月初,汽笛一声长鸣,一列从广州开往北京的火车缓缓起动了。谭政在他的机要秘书秦兴汉的陪同下(暂未带家属),匆匆离开庶田、椰林的南国之乡,驰往四季分明、六代古都的北京。
谭政到京后,经组织分配,立即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协助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同志,主持总政治部的常务工作。同时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其实,早在谭政调京前,他就已参与了总政治部的工作,参与了修改、审定和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的工作。
1952年12月中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秘书长、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主持的各大军区、各特种兵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的联席会议上,就提出了从1953年6 月起,人民解放军开始学习苏联,实行正规化、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薪金制和军衔制(简称“三大制度”)。在准备实行“三大制度”的过程中,有的干部认为搞正规化建设,苏军有现成的条令、条例,我们照搬过来,一切按条令、规章办事就可以了,不必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们主张,可以按苏军的做法,取消政治委员制,实行单一首长制。例如,在1953年5 月颁布的以苏军条令为蓝本制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就只规定营长、连长是营、连的首长,而忽略了教导员、指导员在营、连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有人主张把政治委员改为副职,或各级政治委员都兼任政治部(处)主任,只管具体业务工作。
在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积极建议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彭德怀(1952年7 月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等,一致否认了上述右的倾向,并于1953年12月7 日至1954年1 月26日,由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军事系统高干会议,会议基本否定了上述右的倾向。会后,中央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副主席陈毅与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一道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的修改。在此期间,恰值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于1954年2 月6 日至10日在京召开。作为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的谭政,赴京参加了七届四中全会,参加了反对高岗的斗争。会后,经陈毅、罗荣桓的建议与请求,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的修改、审定和印发。谭政根据自己多年部队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强调了部队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了部队各级政工人员的地位、职责与作用。在谭政的积极参加、参与下,修改后的《条例》总结了我军所特有的丰富建军经验,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军一整套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对我军政治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组织形式、工作作风以及与各方面的关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设立党的各级委员会,作为部队统一领导的核心;并确定党委统一的集体的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为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条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在《条例》中,关于“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一语,原先草案中有,因干部认识不统一而被删去。经谭政的坚持与建议,毛泽东在审阅《条例》时,又亲笔将其加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的修改与制定,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毛泽东提出和总结的我军一整套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经验,制定为我军的重要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迈出了学习外来经验与我军实践相结合的新的一步。它不仅保证了我们“三大制度”的顺利贯彻,而且还保证了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了一个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主持起草和修改《条例》的陈毅、罗荣桓在这方面起了主导作用,参与、参加修改、审定、印发的谭政,在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54年4 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正式在全军颁布实行。
1956年3 月中旬。北京某地。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春节刚过,积雪己逝,古城北京的街头巷尾、城郊山湖,便已显现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观。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会议室里,继彭德怀、叶剑英、黄克诚报告之后,谭政以《关于军队肃反工作的总结报告》为题,作了生动的报告。他在对军队内的肃反工作,做深入、系统的经验总结。
自谭政来京, 1954 年9 月5 日参加了一届全国人大(9 月27日一届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