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开篇题
开篇题
尊严的基本构成是人的生存要求,人性与人格,等三方面,财富是尊严的物质基础,但是,绝不等于尊严,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温暖,而非是锦上添花的做作。
根据木桶原理与乘法法则,企业单位,或国家政府,应该对弱势职能,雪中送炭,而不是对强势职能,锦上添花。
然而,要使别人为之赴汤蹈火的舍生取义,光有锦上添花是远远不够的,也单单是微不足道的锦上添花而已。
却是刘邦让韩信肝脑涂地而甘拜下风,
是刘备让诸葛亮鞠躬尽瘁而死而后已。
厚道是做人之本,
精明是成事之道。
知识分子有良知,也有良行。然而,知与行的比例,却不甚统一,大致说来,有良知的多于有良行的。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如果你不懂得爱,管理就会沦为某种政治权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于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在同一直线上,莎士比亚说‘三天出一个暴发户,三年出不了一个贵族’也选就而成就于成全了种种暴发户的不良作风与变态行为。
因此,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而展控自己心中那宽泛的欲望,而试着让野心膨胀的去成就欲望,就会适得其反的弄巧成拙,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
人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会开始与你讲道德,哪怕是道貌岸然的;
人没有了前程之患,自然会开始与你讲良心,哪怕是叶公好龙的。
一个人如果深深知道自己如果不赚钱就会饿死,不赚大钱就会病死,那么,这个人就会活得完全没有安全感。
叶剑英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走而走险。
连加向说:与其得过且过,不如身体力行。
人如果没有生存的底线保障,是绝然不会有道德底线的。
一个人如果连生存的安全感都没有了,那么,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还会讲道德吗?
求生是一种本能,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人的求生本能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无限的,所以,穷则思变于识时务者为俊杰……
什么没良心的事都敢一发千钧的身体力行地去做了,
什么不道德的事都会一触即发的铤而走险地去做了。
一个健康的社会,绝不能让生存成为一件要努力争取的事。
因此,所谓道德是靠不住的,唯一靠得住的是力量的平衡,以及战争,因为核垄断被打破了,否则,核垄断会被一用再用。
道义一旦被摧毁,精神一旦无可守护,人就是唯利是图的动物;而富人是权势者与掌权者,更是权钱交易的暴富者。
财富不过是工具与附庸,成就事业才是根本与目的,当然,就有如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要过有一定保障与一定自由度的生活,财富是必要的,必需的,然而,这个时候,财富的性质就变了。
商海滚滚,兴风作浪的年代;
财源亨通,呼风唤雨的时代。
若没有金钱充电,无论他是谁,他都将暗淡无光。
国家的富强与个人的成就,现在普遍都是以财富为标准来形容,这究竟是我们的目标,还是只是其中一种计算的尺度。
关乎我们国家与自己以后发展方向的问题,那就是究竟我们要建立一个以财富资本决定人的价值的社会,还是以更广泛的标准来看这个人的价值问题,如果我们并不以财富来计算一个人的成就,在今天的社会里确实不算实事求是。
同样的,如果我们只是以财富作为标准,那么,今天的社会又实在是枯燥无味,甚至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在人类社会中,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财富的绝对集中,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行为,羊毛取自羊身上,穷人一贫如洗的一无所有于一穷二白,一筹莫展的一无所获于一干二净,富人何以源源不断的细水长流的致富,是否会是江河日下的滔滔不绝。
于是,卡内基说: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常量,一部分人的暴富,必然导致另一部分人的赤贫,权利导致*,绝对权利导致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