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值。美国政府计算物业税时,是以市值租金为根据,推算真正的物业价值。当物业税的估值远远低于成交价时,次贷经纪有责任拒绝承办这项交易。有一段颇长时间,物业的价值都被严重高估,与真实的价值脱了钩。部分房贷经纪只想着发财,向次贷放款人收取回佣,故意将利率抬高,又将不合适的次贷推介给置业者,或是明知物业价值有问题也不采取适当行动。
这些经纪无视法律及没有社会责任,都是美国次贷风暴的成因之一,因此美国的司法部门正在调查及起诉违法的房贷经纪;可是,那些忽视次贷放款人及社会利益的虚报收入借款人,虽然犯了法,却可以逃过检控。这也是美国文化独有的扭曲正义感。
三、贷款公司推动次贷畸形发展
没有放款的贷款公司或者贷款机构,即次贷放款人的协助,经纪也无法完成有问题的次贷交易。次贷放款人将钱借给没能力供款的置业者或者炒家,看来是很笨的商业活动。事实上也确是低能。而罪魁祸首,是因为贷款公司受制过度才会出现。
九十年代末期,美国银行或者贷款公司要进行房贷贷款并不容易,除了法律规管太多,管得太死之外,贷款程序复杂而且手续过多,拖的时间也太长。首先,借款人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得到初步批核,主要是审查借款人的资产和信贷记录;如果信贷人资产不足或者信贷记录欠佳,这宗房贷申请会被拒绝;审查合格之后,便要找银行以外的独立评估员评估物业价值,有需要的话还得找工程人员检验;跟着再找独立保险公司进行担保;最后由一位名为结案人员closer的次贷放款人代表签置房贷文件。过程涉及多位在政府注册的专业人员,文件和程序并不简单,如果房贷是八成以上,还要具备私人贷款保险,即是俗称PMI(Private Mortgage Insurance)的保险。有些人办理两三个月都未能得到贷款。房市是变化快速的市场,要等两三个月才能完成买卖,从事贷款业的商人和想得到房贷的置业者的困难,可想而知。
贷款机构看到次贷易做,不受法律监管,当然取易舍难,大家一窝蜂地做次贷。做次贷只要一位房贷经纪将借款人介绍到次贷放款人那里去,次贷放款人肯放款,便完成了所有过程。由于是私人贷款,政府亦不愿监管。除了加州之外,美国的房贷经纪不需执照、没有法例监管,他们的质素自然良莠不齐。房贷经纪是吃佣的行业,当然尽量批出贷款,不理会供款人的还款能力,当大家发觉批贷款太滥时,情况已非常恶劣。
第八章 涉及次贷的各方实情(4)
'图B1
这是一盒早在次贷还未大行其道时,派给贷款申请人解释贷款过程的录像带,1995年制作。录像带的内容仍然有用,因为除了次贷之外,在美申请房贷的过程和十多年前差不多。繁复费时的房贷申请程序,相信是次贷在美国大受欢迎的催化剂。'
经纪和借款置业的人采用次贷,主要因为借款人信贷不良或者无法证明收入,也有部分人是为免却繁琐的程序耽误时间,而先采用次贷买下房子,日后再做转按。现在美国次贷的元凶2/28 ARM,即是头两年定息优惠供款(通常是%)免供本金,其后28年高息浮动利率供款(通常是%)的房贷方式,正是针对先以次贷买房子,两年之内转按为优惠贷款。置业者先以次贷买下房产,两年之内可以建立一笔资产,并通过定期供款得到良好信贷记录。到时再花一点钱(通常是未清缴款项的2%手续费,再加上原本次贷合约规定的提早清还房贷赔款)做转按,避过第三年开始的高息供款。可惜,房市下滑,楼价疲弱,早前买的房子变成负资产,不能转按。结果,借款人被困于次贷贷款,无法脱身。
如果美国的房贷监管法律比较宽松,上述先用次贷买房子然后转按的次贷借款可能根本不会存在,次贷的影响亦不会如此严重。
事到如今,那些议员无视当前的环境及前因后果,不断立法监管次贷。难怪美国人叫议员是“制造法律的人”(lawmakers)”。
四、美国政府监管不力
政客的过失
无可否认,次贷风暴的形成是一大群人长时间违法交易的结果,要是美国政府严格监管,次贷风暴绝对不会出现。可以说,美国政府应管不管,不管的却尽力去管。高风险次贷没有监管,风险较低的优惠贷款却管得死死的。
美国政客对高风险的次贷不闻不问,也是构成次贷风暴爆发不断的原因之一,这又是美国的一个社会问题。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