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篮球 大鲨鱼 > 第2章 脸都不要了

第2章 脸都不要了(第1/2 页)

目录
最新都市言情小说: 那年军工,鹰酱人麻了勿言,无言,妄言这张卡有问题奇迹的半岛日常四合院:批斗我?我反手虐惨众禽一梦世界我写的设定能改变现实最后的十三城绑定仙农空间:我选择回村种田从今天开始当全能大佬重生87退婚后,前妻一家急疯了末日异能之打造安全屋茶妃的茗泉空间花开花落等你归捏碎小曲奇(电竞NPH)楚氏风华雄兔眼迷离我演化的物种,都叫我创世神赘婿闹花都道士下山,原来我早已无敌

2001年10月份,在新赛季开始前,裴禄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痛批老鹰队今年夏天做的一笔重大交易。 在这个赛季选秀大会召开之前,灰熊队决定用阿卜杜-拉希姆与老鹰的洛伦岑-怀特和布莱文-奈特以及新秀探花加索尔交换。 为了平衡薪资,老鹰队还将新秀第34名前锋莫里斯与马赛克队未来的一个第一轮选秀权交换。 而灰熊队也将新秀第27名后卫贾马尔-汀斯利与步行者队未来的一个第一轮选秀权交换。 “老鹰管理层需要给亚特兰大球迷一个交代! 这笔交易绝对是老鹰某些人喝醉酒或者抽大了才答应的交易,与上半年把穆托姆博交给费城一样,都是全联盟以后榜上有名的失败交易! 先从数据来看,怀特下赛季550万米,本赛季28分钟出场时间,场均拿下12.4分+7.5篮板; 奈特下赛季450万,本赛季场均出场29分钟,场均拿下6.9分+3.4篮板+6.1助攻; 他们两人都是75年出生的,正是当打之年,下个赛季,不大伤的情况下,数据肯定不会明显下滑,再看看交易来的拉希姆。 虽然拉希姆是数据很豪华的球员,但是他的带队能力一塌糊涂,在温哥华他已经证明了,他是真不行,除了会刷数据。 但是他的数据也只有20.5分+9.1篮板,而他场均要打40分钟,刷数据的效率都这么普通。 再看看他的薪资,却是1125万米! 他不是一块做老大的料,做球队老二马马虎虎。 要说拉希姆,我觉得他有一个数据,将来会被所有人铭记,他可以用最少的场次以及最少的出手次数,送出历史最多的被帽次数。 最后再看看送走的探花郎保罗-加索尔,在西甲联赛场均不足24分钟出场时间,却能贡献11.3分和5.2个篮板,到了NBA更强调个人能力的情况下,他的数据会更好看。 换算到36分钟,场均17分+8篮板,是绝对没有压力的,而且他还是新秀,数据成长到20+10度很轻松。 而且探花也只需要297万米一年。 用一个可能靠刷数据,偶然进全明星的球员,就换走了两个当打之年的拼图球员,还有一个未来的真正全明星,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这篇文章一出来,就被裴禄特手下的传媒发送出去。 这个时候,新赛季还没开打,很多球迷对此并不感冒,很多人还认为这个交易做得对,所以一些支持老鹰交易加索尔的媒体开始争论。 裴禄特自然不需要亲自下场,手底下那么多员工,会帮他想办法喷回去。 米国球迷现在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华国富豪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感觉可以看戏了。 灰熊现在的总经理叫比利-奈特,2002年,即明年夏天,他就来到老鹰做总经理了,能促成此次交易,他估计是两头吃了好处。 所以NBA从来不是简单的生意,同样充斥着人情世故。 现在的老鹰管理层,自然是不同意裴禄特说的话,并且声称送走穆托姆博的交易不亏。 裴禄特呵呵一乐,又发了一篇文章。 “西奥-拉特里夫,托尼-库科奇和纳兹尔-默罕默德交换了迪肯贝-穆托姆博,既然老鹰认为赚了,那就来看看。 拉特里夫上赛季来到老鹰就没有打,他的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健康,这个赛季,能不能打到10场比赛,还有待考量。 西奥-拉特里夫的967万米,可以说本赛季就是打水漂的。 库科奇已经到了职业生涯末期,你让他上场使劲打,数据不会太差,但是对球队帮助很小,甚至影响培养新人。 我不否认库科奇是全能的代名词,下赛季应该还能拿场均10分+3篮板+3助攻。 但是他曾经不错的防守,随着脚步渐渐跟不上,他还有多少防守功力就不得而知了。 最重要的还是他本赛季高达791万米的工资,与他现在的实力相比,这个价格实在太高了,根本不值。 最后一个默罕默德,典型的蓝领球员,身体天赋不错,兢兢业业,可惜球商太低,干不了太多帮助球队的事情,450万米一年只能说亏的不多。 也就是说一个内线的DPOY,只换了一个打不了球的拉特里夫,以及一个老将和一个不太好用的蓝领。 另外再说一句,除了我提到的这些球员,整个老鹰就只剩下杰森-特里有些价值,其他球员都可以甩卖了去搏一搏选秀权。” 这篇文章一出,顿时引起老鹰球迷大范围的讨论,因为穆托姆博上赛季最后二十多场到了75人,跟艾弗森一起打进了总决赛,还在如日中天的OK组合身上拿下一场胜利,震惊世界。 这可是发生不久的事情,现在互联网普及不高,信息爆炸还没开始,所以半年时间不算久,大家都还是印象深刻,老鹰官方的操作,顿时遭遇很大的质疑。 老鹰不得不力证自己的选择没错,并且表示新赛季拉特里夫就可以上场比赛。 10月底,拉特里夫参加了老鹰的

目录
新文的非凡历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