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2 页)
他顺从着她的话,点了点头,将那枚戒指取下。
她接过戒指,深深凝视了它一眼,毅然将它抛弃丢入那条河流之中,河水深不见底,水流湍急,这一丢弃决不可能再取回,她眼看着那枚戒指被水流冲走,反而流露出坚定释然的神情,对他说道:“无论生死,我都跟随着你。”
他眼眸中闪现宠溺的笑意,姿态优游舒适,轻轻躺倒在柔软的草地上,看向她嫩若婴儿般的面颊和红润的双唇,说道:“蕊蕊,与我相伴此生,你可曾后悔过?”
她坐在他身侧,摇一摇头,顽皮答道:“或许曾经后悔过,可是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果没有来到明朝,没有遇见棣棣,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他以手为枕,注目天际浮云,缓缓合上双眸,说道:“蕊蕊,现在能够告诉我,后世会如何评价我吗?”
她思虑片刻,眼圈微红,说道:“功过兼而有之,有所得,亦有所失。可是你的过失却都是因为我……吕婕妤她或许根本没有谋害我,只是后宫中有人诬陷了她,还有那三千宫女……”
他表情肃然,说道:“吕婕妤的结果,是她自己一手造成,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杀她。她中秋之夜给你喝下的露水若是无毒,你怎么会突然患上不治之症?她倘若心中没有藏私,为什么不诉冤情,反而畏罪自尽?至于永和宫那三千宫女,我暗中察访多时,证据确凿其中确有数人秽乱宫廷,我怎能不处置她们?”
她垂头叹息道:“如果不是因为那些谣言,加上我当时的死,你一定不会对她们那么残忍的!”
他沉默了片刻,说道:“万念俱灰,就是我当时的感觉。我不明白,为什么上天要对我如此残忍,将你狠心从我手中夺去……处死她们的那天晚上,紫禁城三大殿被天降雷火击中焚烧,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她凝聚在眼眶中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跪伏在他身旁,将头轻轻倚靠在他宽阔的胸膛上。
永乐大帝朱棣在位二十一年,明朝国力大大增强,甚至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安定,四夷臣服。
一个封建帝王一生能够完成一件大事业,就足够流芳百世,他五次亲征漠北、收服安南、营建北京紫禁城、疏通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派遣郑和六次出海前往西洋、修编洋洋巨著《永乐大典》,这些功绩足以让他傲视古今。
然而,诛灭方孝儒十族,诛杀后宫三千宫女,却是他一生中最难解释的过失。
失而复得她之后,朱棣不顾天下人言可畏,毅然颁发了一道罪己诏书,作为一名封建帝王,他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敢于将自己的错误诏告天下,只为了减轻她内心的愧疚和不安。
……“朕躬膺天命,祗绍鸿图,爰仿古制,肇建两京,四月初八日奉天等三殿灾,朕心惶惧,莫知所措。”
……“下厉于民,上违于天,朕之冥昧,未究所由!”
……“尔文武群臣受朕委任,休戚是同,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
朱棣,其实并不是一个暴君。
正是他亲笔所写、坦然承认错误的这道诏书,将本来可以掩盖的后宫血案变成历史事实,昭彰流传于后世,成为抹煞他功绩、诋毁他人品的如山铁证,再难辩驳。
没有人会知道,一个至情至性的痴情男子,一次次亲眼目睹心爱的人在怀中死去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哀伤、迷茫与绝望。
两匹马儿发出几声响鼻,似乎是在争抢着吃同一片绿草。
他将目光投向它们,她止住眼泪,走近其中一匹稍大些的骏马身旁,拍拍它的辔头,亲切说道:“你是它的长辈,不要欺负小孩子。”
他被她的话逗笑了,说道:“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不同辈分的马?”
她平息了马儿的纷争,又走到他身畔坐下,眸光有些散漫,遥望着南面的天空道:“棣棣,我想燧儿了。”
他紫眸变得无限深沉,轻声道:“他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王府、护卫、妃嫔和孩子,不用我们挂念他了。”
她点点头,又道:“你还怪他当初对你做的那些事情吗?”
他站起身,说道:“我怎么会怪自己的孩子不好?他只是想做太子,才会被奸臣所惑行刺我,我的天下本来就是要传给他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既然知道悔改,依然还是我的好孩子。我留给太子的遗诏里嘱咐过,永远不得伤害赵王,你不用为他担心。”
她正欲说话,见他的脸色骤然暗淡下来,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