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校园的西北角有一片苦竹,秋风萧瑟,飒然作响;冬雪皑皑,俯首默泣;春风吹不绿,夏雨润不透。竹海原应生活在江南,潮润湿淋浸沁,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只可惜这片竹林远离故土,辗转北方,干燥雾沙天气戕逼着,岁月沧桑,注定叶枯茎黄。竹儿喜雨不喜燥,喜静不喜动。只可惜,这片枯萎的竹林原在教学楼西侧,因工程改建被移栽至现在的位置,生动勃郁的竹丛便成了现在的样子。
暮夜途经竹林,朔风骤起,似听悲咽之声,如怨如诉。感极而叹,心内一片怅惘。人生何尝不是苦竹。生于世,忧多于喜,苦多于乐。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来到世上第一要义便为生计奔波。为让生活渐趋好转,殚精竭虑,耗尽激情岁月,何来诗意栖居?想想那个晚年穷困潦倒的杜甫,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有多少人能体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凄清?有多少人能参悟“无边落木啸啸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悠悠悲叹?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已华发苍颜,“登高”遥想,对天长啸,杜甫所吐纳的是千古悲愁。浪迹天涯的游子不也是这样吗?那个骑着瘦马行走于古道的诗人,望着枯藤、老树,听着暮鸦凄厉的悲鸣,为了生计,为了那个遥远的归梦,山一程,水一程,当残阳如血之时,那种悠幽的愁怨又向谁人诉说?
最令人心悸的是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孤独和寂寥。朝露暮霜,春花秋月,会引起对人生的种种遐思。夜阑人静,西风古道,会让人生发无数慨叹。想想那个孤独的陈子昂,当他登上千年古台,一种令人震憾的悲惘之情油然而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万里苍天之下,滚滚红尘之中,只有一个渺小而孑然一身的“自我”,“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还能想些什么呢?“怆然”纵横的泪珠不正诠释着悲伤与哀叹吗?
人生际遇,风云变幻。俗世红尘本为净,质本洁来还洁去。生活在这个世上,会为多少功名利禄所羁绊。春风得意之时,不喜;穷困窘迫之时,不忧。这是人生的大境界!柳宗元被贬湘南永州,站在高处,眺望永州之野,茫茫苍苍;伫立岸边,凝视潇水寒流,缕缕白雾弥漫。想一路走来,人生如斯,积久的情愫迸发,他挥毫写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的眼前哪里来的“江雪”?这分明是诗人对人世的感怀?这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白茫茫的世界里,只有孤独,只有悲凉,只有高洁的魂灵,那个独钓的“蓑笠翁”,不正是身被屈辱、百疮千孔而又高洁孤傲的柳宗元吗?像柳宗元,人生能真正保持情操,当不失为一种高贵。
北国的春天,风沙弥漫,料峭少雨。尽管如此,万物也开始萌动。屡次走过那片苦竹,多么希望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季节,她能展出苍翠的风姿。行走于人流如浪的大街,感觉不到些许暖意,也许北方本该如此。可我分明听到春雨的消息,那“细无声的”春雨会不会下在一个我无梦的夜里?早晨起来,绿意扑面而来,一片清新雅致,酥油草偷偷钻出地面,花儿吐满枝头,鸟儿相向和鸣……
诗意地生活在这个世上,不为生计,不为孤独,不为人生际遇,只为那片即将萌动的苦竹,只为这个飘雨的春天,只为这个浪漫的北国。
第十篇 在大雾中与你美丽相遇
这个江北小城近年来雾多,天潮,黎明时分还是朗星高照,上班时节已是云海海雾茫茫。幢幢楼房隐匿在虚无飘渺之中,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一下子幻化为无形。忙忙碌碌的人群穿行于云山雾罩之中,诗意地前往各自的目的地,开始了一天中浪漫而多情的生活。
我喜欢大雾,喜欢独自行走于偏僻幽深的小巷中迎面而来的大雾。雾富有诗意和哲理色彩,它让喧嚣的尘世呈现朦胧之美,它让有无共生,成败相形。当我们为生活所拖累,当我们为名利所缠绊,当我们志得意满,当我们遭遇困厄,当我们厌倦尘世,当我们苦不堪言,这时,一个人在前拥后遮的大雾中静静地行走,你会忽然发现,生活其实是诗意的,生命是最美的。
冬末晨曦,我放浪形骸地在大雾中前行。这片天地仿佛成为自家的花园,古旧的小巷静谧阒寂,蒙蒙云雾充塞天地,满满当当。我昂首行五步,斜身绕三圈,学老汉柱杖,学老太踮脚,学孩童蹒跚,学秀女猫步……我放心飞灵,畅想美好,憧憬未来,心沛然飘散躯壳之外,神油然驰骋天地之间。
影影绰绰,对面转出身影,跳跳荡荡,悠哉游哉,身形虚浮,婀娜多姿,惊鸿一瞥,错出一段无望的故事。就在这个冬末,就在这大雾之中,仿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