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亚迪F3使王传福成功进入到了汽车市场。但是,显然,这并不是王传福的所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成为传统汽车的掘墓者,占有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权。 如王传福所说,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而这正是比亚迪的强项。曾经叫嚣“没有人比我更懂电池”的王传福说:“其实我并没有转行,我原来是做手机电池的,现在只不过做一个大一点儿的电池把它装在汽车上罢了。” 接下来,王传福将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优势沿用到了汽车领域。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混合动力车F3DM正式上市,售价万元。与通用和丰田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5公里相比,比亚迪F3DM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同时,比亚迪DM双模电动车还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处于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0年,在北美车展上,比亚迪研发的第二款电动汽车E6闪亮登场,成为了整个车展上的亮点。 车展结束后,比亚迪E6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车目录,预示着E6将在2010年上半年在国内上市。E6的动力电池和启动电池采用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T…POWER铁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清洁环保。 比亚迪E6设计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如果采用快速充电的方式,15分钟左右可充满电池的80%。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 之 要让中国人习惯于领先 显然,在电动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凭借其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取得了先机。此时,王传福当然有资本狂妄地说:“我们中国人落后欧美日本太久了,现在领先一下,还有点不习惯。”王传福说他就是要让中国人习惯于领先。而这当然也是巴菲特看中比亚迪的重要原因。
突围:从OEM到ODM,再到OBM
比亚迪作为全球电池市场中的后来者,要从电池巨头手里抢到订单,必须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突破。就像王传福说的:“走别人的路再和别人竞争是没法竞争的。关键是怎么想,包括后面的汽车,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打赢?” 1995年,王传福创办比亚迪的时候,因为没有钱与过多的技术积累,他并没有带领比亚迪进入一个更冒险的领地——自主品牌研发领域,而是选择了更为妥当的代工领域。当时,王传福看到国际市场上应急灯、无线电钻、电锯等产品对镍镉电池的需求量很大,于是,他率领比亚迪进入镍镉电池的代工领域。 上世纪末,深圳很多小企业都进入到OEM代工领域。这些OEM厂商不负责设计和开发产品,只要按照所代工企业的要求生产产品即可。一般来说,代工企业并没有什么技术,只要按照别人的要求做好产品就完成了使命。 正因为进入OEM市场门槛较低,而且,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这些都注定让中国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OEM生产基地。加工出口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据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06年,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提高到,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也从当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8319亿美元,实现了300多倍的增长。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代工企业更是多如牛毛,它们源源不断地将“Made in China”的产品以令人惊叹的低价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但是,比亚迪的成长过程却打破了代工企业的一般发展路径。它让人们顿悟,原来代工企业也可以成为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高科技企业。而比亚迪的成长之路在2008年之后的中国制造行业中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其实,加工出口式的商业模式也存在着很大危险。因为代工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缺少控制权,只能受制于人。而这种尴尬境地在全球经济出现危机时会瞬间带来灾难。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加工出口产品首先遭到了重创。出口锐减,企业倒闭在珠三角地区“泛滥”。 2008年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合俊集团坐落在东莞的两家工厂宣布倒闭,约6500名员工一夜之间失去了饭碗。这一事件让本就阴云密布的珠三角地区更笼罩了一层悲情氛围。紧跟着,就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般,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宣布停产或倒闭。而这些倒闭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事加工出口业务的企业。 当代工模式受到严重打击时,很多人都在探索着中国加工出口企业的出路所在。其中最著名的言论当属素有“逆向思维的洗脑教授”项兵提出的近乎妄想的大胆建议。“我们为什么不买下沃尔玛?”项兵曾如此反问。据他推算,“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才,前五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