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部分(第1/4 页)
“原先我曾经对刘老总说过,现在最适合的办法就是先集中邱孙两兵团和正在东进的黄培我兵团一起向宿县以西地区攻击前进,解除津浦铁路以西的威胁,再掉头向东,结果刘老总没有听从,坚持要先确保徐州,救出黄焕然兵团。结果,宿县方面的兵力被调了出来。现在宿县方面已经兵力十分空虚,只有一万余人。如果宿县丢失,津浦铁路被切断,徐州的国军部队就会被断了后路。”刘建业说道。
“这一点,你不用担心。你还是做好你督战官的职责吧。”杜光亭此时已经对刘建业有所不满,并没有耐心继续听下去。杜光亭如此不给与自己关系还算不错的刘建业任何面子,也是顾及到了刘建业与郭厅长的亲密关系。他既然已经对郭厅长心生猜忌,自然也就不会给予郭厅长关系极为密切的刘建业什么面子,更不会给刘建业得知自己的作战安排的机会。
第二天,杜光亭就在徐州“剿总”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上,杜光亭命令刚刚赶到徐州的邱和孙两司令官率部火速会合李文卿兵团,向徐东发动攻势,解救黄焕然。在座的人里面有国防部战地督战官刘建业和国防部中将部员吴仲禧。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邱雨庵率第5军、第70军赶至徐东,与李文卿兵团的第8,9军组成“东进兵团”,在徐东的贺村至潘塘30公里宽的战线上摆开阵势,在大炮、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曹八集一带解放军的阻击阵地发起了疯狂的攻击。刘建业作为战地督战官随同前往观战。
战斗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
就在杜光亭由南京飞往徐州的当天,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C也到达中野指挥部所在地毫县,与陈、邓会师。
解放军的南线决战又增加了一位军中俊杰。
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按照毛泽D的各项电令,分别向徐州地区预定目标发起进攻,淮海决战全面展开。刘、
陈、邓想借杜光亭全力东援黄焕然、无暇顾及宿县地区的防务之机,立即发动宿县的战斗,斩断徐蚌线,从南面威逼徐州,迫使杜聿明不敢倾徐州全力东援,支持华野阻击部队的作战。
这一天,刘、陈、邓立即遵照中央军委、毛泽D的指示,制订出攻取宿县,斩断徐蚌线的作战方案:命令陈赓指挥第4纵队和在商丘附近的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两广纵队,直插徐州和宿县之间,从南面逼近徐州;陈锡联指挥的中野第3纵队和秦基伟指挥的中野第9纵队直接奔袭宿县,攻取重镇宿县,杨勇指挥的中野第1纵队进入宿县西部地区,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决定于11月12日发起徐蚌作战。
徐蚌线,指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是纵贯黄淮平原的交通动脉,徐州国军几个兵团的补给完全依靠徐蚌铁路。所以,徐蚌线是徐州国军集团几个兵团与南京联系和退向长江以南的要道。守住了徐蚌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所以国军统帅部一直把徐蚌线作为防守重点。
徐蚌线上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点,其中首当其中的是离徐州不远的宿县。宿县是徐州和蚌埠两重镇之间的中转站,是徐州通向江南的第一个咽喉要道,如果解放军攻下宿线,不仅可以斩断徐蚌线之国军的联系,切断徐州之国军集团的后方补给线,而且可以从南面威逼徐州,使徐州成孤立态势。这样,徐州之国军不仅不能倾全力支援黄焕然,而且自身也将难保。所以,攻取宿县成为淮海战役中决定性的一步。
11月12日,陈、邓下达了徐蚌线作战命令,中野陈赓、谢富治的第4纵在华野第3纵、两广纵队的协同下,于宿县以北向徐州方向发起攻击;中野陈锡联的第3纵和秦基伟的第9纵一部则不惜一切夺取宿县。
陈司令员特意从华野调了炮兵支援作战。对于宿县的防务,蒋总统一开始也是非常重视的。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曾将徐西的孙元良第16兵团、刘汝明第四绥靖区部队撤到宿县一带。可是战役发起后,华东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进逼徐州。徐州的刘经扶吓坏了,连忙将徐蚌线上的孙元良兵团收缩至徐州,这样,国军在宿县的力量就被削弱了。守卫宿县的部队剩下一个师、两个交警总队、一个装甲营和一个军官补训队,总计一万余人,依据坚固的城防工事顽抗。
刘经扶一直担心徐州有失,命孙元良第16兵团离开宿县去徐州护驾。而邱雨庵探得当面华野第3纵、两广纵队纷纷南下,以为去图谋从华中的河南确山向徐州方向东进的第12兵团。他们机关算尽,却失了一着,没想到解放军有这么大的胃口,竟要切断津浦线关门打狗。
此刻,宿县已经被中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