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
他顿了一下后,接着说道: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
文知博侧过脸看了风不宇一眼后,又把脸转了过来,向李笑天说道: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
“
他一口气说完这段文章后,语声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这段文章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墨翟所作《修身》,此文要旨是指做人要注重修身,言必行,行必果,行事切勿空谈,为人切忌虚伪!
“
李笑天听后,感觉到文知博果然不凡。
其学识为世人称道,确也实然。
有一点,李笑天颇有感触,文知博出身魔教,虽然性情高傲清高,有点孤芳自赏,但从其言行给世人的印象来看,并不是残忍狠毒、狡诈阴险的邪道人物之辈。
听其对墨翟的作品《修身》的见解,估计所谓的正道人士对人对事的见解也不过如此。
李笑天心思电转,片刻时间,他已对武林中正邪之分又有了一番认识。
这时,一旁的南宫品见李笑天沉思不语,而文知博和风不宇正等着他们这方出题,当下向李笑天出言道:
“笑天,在想什么呢?
该我们提出第三道题目了。
“
实际上,李笑天已经在刚才沉思中想好了题目,这时,一见南宫品出言提醒,于是他向对面的文知博说道:
“晚辈的第三道题就是请简单解释一下‘舟舆异路,俱致行旅’。
“
“咿!
“
文知博一听李笑天提出的问题,心下不由一怔。
他一怔的原因,不是他不知这两句话,而是这两句话寓理深刻,极具深意。
他也是一年前翻阅汉代书籍时,才由一处典籍中看到。
没想到现在竟被李笑天当作题目,难道他小小年纪,竟博读汉书不成?
文知博虽在心中对李笑天的表现颇感惊讶,但他表面上仍是声色不变。
只见他深深看了李笑天一眼后,答道:
“这两句话语出汉代牟融《牟子》,全文是:
夫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药并生,各有所愈;狐裘备寒,葛布御暑;舟舆异路,俱致行旅。
“
说到这儿,他看了李笑天一眼,见李笑天并没有让他停下的意思,他心中明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当下,傲然一笑,接着说道:
“‘舟舆异路,俱致行旅 ’,其字面意指舟行水上,车走陆路,舟车虽然异路,但都供行旅之用。
而其寓理深刻,实喻指事物不同之中有相同之处,相同之中又有不同之处。
也如人性,虽各有百态,却也各有异同。
友敌情恨,实都是生命以异样的姿态在延续。
“
李笑天听得文知博一番解释,对文知博在学识上的造诣也发出由衷的敬意。
文知博不仅将李笑天对“舟舆异路,俱致行旅”所知的全部内容都解释出来,而且更点出了超出他目前所能感知的范围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对生命的探讨。
其实,此时不仅李笑天对文知博的学识为人有了全新的认识,连南宫品兄妹也对寡言少语、清高冷傲的文知博的观感改变了很多,他们也感觉到这个“魔门秀士”不仅学识惊人,而且见识深远,对人性的感悟已至超脱之境。
他们真想不到清高自傲的文知博竟有着这样的一面。
这时,李笑天已对文知博观感颇佳,而接下来该文知博一方提出第三道题目了。
于是他向文治博和风不宇拱手一礼后,恭敬地说道:
“有请文前辈提出第三个题目。
“
文知博和风不宇一见李笑天对他们如此恭谨,眼睛顿时一亮,脸上浮现一种大叹孺子可教的神情。
只听文知博“哈哈”一笑,说道:
“小兄弟,可惜你不是我辈中人,否则,你我当可泉溪当歌,纵情山水之间。
即使身在茫茫江湖,也可以纵横史海文苑,畅叙今古武林风情!
“
李笑天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