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1/4 页)
1942 年)。他出生于上海,棉商之子,学习英语,并于 1900 年通过考试进
入海关工作。由于 1905 年积极参加反美抵制运动而被迫辞职,他在 33 岁时
赴美国接受技术教育。他先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艺学,然后又入德克萨斯
农业与机械学院学习纺织工程。1914 年归国以后,他努力改进设备以使自己
的纺织厂现代化,并引进美国的长绒棉。1915 年他在上海创建厚生纺织厂;
1916 年又创建德大纱厂;1920 年再创建豫丰纱厂于郑州。同年,他参加组建
棉花交易所,并一直担任首脑至 1926 年。这是少数经受住了 1921 年投机风
潮的交易所之一。为了帮助中国实业界教育其所急需的领袖人才,他给他最
好的学徒们奖学金到美国留学,其中包括 1921 年赴美,后来成为南开大学经
济学教授的方显廷。①
银行家陈光甫(1880?—1974 年)的事业和穆藕初十分相似。他出生于
商人家庭,11 岁当学徒,1904 年赴美国学习商业六年,回国后争取到几位以
② 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第 254、307 页。
③ 巴克:《中国城市的变化》,第 147—148 页。
① 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第 254 页。
② 巴克:《中国城市的变化》,第 149 页。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关于其他例子,在河北省,参
阅琳达?格罗夫:《农村社会:高阳地区,1910—1947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论文,1975 年 12 月),
第 49—52 页。
① 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方显廷:《一位 70 岁中国经济学家的回忆录》。
前的同学和曾在海关和邮局供职、精通现代会计方法的人的合作,于 1915
年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40 年以前由陈自己经营,是当时最兴旺的私
营银行之一。
还有一批工程师,他们出身小康之家,也在外国受过教育,从事双重职
业——既当公务员又当企业家。代表人物有江顺德(1880 年—?),近代油
漆染料工业的先驱之一;和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 年),他创办并在
1921 至 1925 年间管理热河的北票煤矿公司。
最后,实业家中的新一代大量来自华侨,他们和留学生一样对现代世界
有实际经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简氏兄弟——简照南(1875—1923 年)
和简玉阶(1877—1957 年)——在香港创建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其产品在
泰国和新加坡的华侨社会中行销。战争为南洋公司打开了中国市场。1912 至
1917 年间,南洋公司的产量提高了 610%。①它在宁波、汉口、上海设立了分
支机构,上海的分支机构在 1919 年成了主要的办事处。简照南成了上海市最
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参加了总商会董事会。在他死后,其弟玉阶继承了他
的事业,1949 年以后在共产党政权下继续作一位民族资本家。
马玉山(1878—1929 年)的事业要短暂些。他在菲律宾以饼干生产商的
身份开始其事业。辛亥革命使他回到广州和香港,开设了一些新厂。其后他
住在上海管理各地的子公司。1912 年他企图为中国建立新式制糖工业,在吴
淞开办了中华国民制糖公司,上海的资本家们投资 1000 万两。次年,马玉山
游历西方各国,收集制糖技术情报。他甚至试图在满洲种植甜菜。但不久这
个试验就失败了,马玉山返回东南亚。②
聂云台在上海商界享有特殊的权威和声望,成为城市名流和企业家两代
人之间的纽带。他是曾国藩的外孙,是上层绅士中的一员。虽然居住在中国,
却于英语有精深的造诣。当他 24 岁时,他的任浙江省长的父亲就让他去管理
一家他自己用公款收购的纱厂。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