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页)
日报
日报
日报
日报
日报
日报
字林西报的每周版
日报
日报
周刊
周刊
日报
日报
日报
日报
周刊
月刊
日报
日报
日报
日报
在华基督教教会数量极多的文献自然主要是传教士们自己出版的,反映
了他们的观点。克莱顿?H.朱(音)的《在华美国传教士:从传教研究图书
馆论题目录中精选的著作、文章和小册子》,列举了 7000 个条目,按详尽的
论题分类,并不限于美国教会,尽管其书名是美国传教士。赖烈特的《基督
教在华传教史》,虽然最早出版于 1929 年,仍然是一个好的起点。在华出版
的新教徒的主要刊物是《教务杂志》(上海,1867—1941 年)。《中国传教
年鉴》(上海,1867—1941 年),后改名《中国基督教年鉴》(1926—1940
年),提供了对教会工作一切方面的每一年的评价。对 20 世纪传教活动的最
新研究成果有:保罗?A.瓦格的《传教士、中国人与外交官:美国新教徒在
中国的传教运动,1890—1952 年》;费正清编的《在华的传教事业与美国》;
杰西?G.卢兹的《中国和基督教院校,1850—1950 年》;雪莉?加勒特的《中
国城市里的社会改革者:中国基督教青年会,1895—1926 年》;小詹姆斯?C.
汤姆森的《中国面向西方之时:美国改革者在国民党中国,1928—1937 年》;
以及菲利普?韦斯特的《燕京大学与中西关系,1916—1952 年》。关于中国
基督教徒中的自主的本国教会运动的发展,可参看山本澄子的《中国基督教
史研究》。
关于海关中的外国作用,可参看斯坦利?F.赖特的《中国争取关税自主
的斗争,1843—1938 年》。斯坦利?F.赖特的《赫德与中国海关》和费正清、
凯瑟琳?布鲁纳等编的《北京总税务司赫德书信集:1868—1907 年的中国海
关》,揭示了赫德控制海关达 40 年之久。S.A.M.阿谢德的《中国盐务的现代
化,1900—1920 年》,分析了理查德?戴恩在盐税中的作用。我见过的北京
科学出版社于 1957—1962 年出版的 10 卷《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丛书,重
印了译自海关档案的重要文件,但除了第 10 卷关于民国时期处理庚子赔款支
付问题的资料外,不包括 20 世纪的资料。
对外国在 20 世纪中国的经济作用,非意识形态的论述很少。基本资料可
参阅卡尔?F.雷默的《中国的对外贸易》;卡尔?F.雷默的《中国的外国投
资》;郑友贵(音)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以及侯继明的《1840
—1937 年中国的外国投资和经济发展》。罗伯特?F.德恩伯格的《外国人在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840—1949 年》(载德怀特?H.帕金斯编:《历史
剖析中的中国现代经济》,第 19—49 页)断定,属于外国的部门“无疑对中
国国内经济做出了积极的、直接的贡献”。
4 袁世凯时期
包括袁世凯的总统任期,并将辛亥革命和军阀主义的开始分隔开的中华
民国的头四年或五年,很少被研究者和历史编纂者当作一个单元。有关的绝
大部分集子和评论都是关心辛亥革命的副产品。学术上的注意随着清帝逊位
迅速减少,随着孙逸仙集团 1913 年夏的受挫通常就完全消失了。这种兴趣方
面的界限也表现于激发对民国革命进行研究的大型文件集:北京出版的 8 卷
《辛亥革命》;台北国民党档案馆主持的丛书《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