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记得2003年元月,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在参加论证南宋皇城遗址重建项目时,谈及一个值得借鉴的事例,虽与本文文意很远,但很有教益,不妨一说。
他到日本学术访问,一个来中国看过倒塌的雷峰塔但没看过新的雷峰塔的日本友人,问他,“新的雷峰塔造成,对谁最满意?”
我们想,大概是杭州人吧,或者是为了显示政迹而大兴土木的为官者吧。
当时陈老先生也问答不上,就请教日本人。
那日本人说,是保俶塔。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陈老先生继续讲他的话题。日本友人解释道,原来是“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一个婀娜多姿含情脉脉的美女只能对着一个无欲无念的破破烂烂的老僧,多不相称。现在好了,从电视里看到重建的雷峰塔,像一个体格健猛的小伙子,那日本友人用“very strong”来形容雷峰塔。美女终有壮男陪,不是成就了美女思春的情怀?
日本人的言辞之间,至少给了我们一点启示。
其实,一些文物遗迹“死”而复活,恰恰使之万劫不复。
遗憾的是,难老泉我看到的是一个自来水供水系统。
齐年古柏,见证变迁
看完了慕名而来的难老泉,才有心细细把晋祠看个清楚。
晋祠给我感觉是树多,而且都是参天古树,郁郁葱葱,使得整个晋祠清幽恬静。它们默默地注视着晋祠的变迁,是历史见证者。我到山西看到大多是成片的荒山野岭,荒芜到了苍凉的地步,特别是去五台山的路上,那些黄土高坡几乎寸草不生,光秃秃,沟壑纵横,就像大地的伤口。我这才深刻地领悟到杭嘉湖平原的肥沃、丰饶、富庶。在这些黄土高坡当中,有几个破落的村户歪歪斜斜地布落在旮旯里,土坯房,充满着尘土味。陪我一起的山西人说,这些农民家庭年收入一般只有几百块钱而已。我那点悲天悯人的情怀始终未减,听了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农民子女念书考大学时,这区区几百块钱如何应付昂贵的学费?穷苦的人现在的发展权、选择权越来越狭窄了。而这晋祠是这片日益沙化土地中的桃源,面貌似江南佳丽,可以称得上“小江南”。晋祠有了树,就有了灵气,朝气。
在晋祠里众多古木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位于难老泉和圣母殿左边的“齐年古柏”,齐年古柏指的是周柏。
周柏原先有两株,一株在道光年间被当地的土人所伐,剩下的一株在苗裔堂前面,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约成45°角,披覆在圣母殿左侧,相传是西周时所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奉使河东,来到晋祠,就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歌颂它的苍劲、古老。如今的周柏依然苍劲、碧翠,它才真正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周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惟妙惟肖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宋侍女塑,惟妙惟肖
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在圣母殿精彩的宋代侍女塑。
圣母殿处在难老泉与周柏之间,在鱼沼飞梁的后面,是晋祠的主殿,晋水从殿基涌出。大殿是一座正方形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它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很有价值,殿身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廊柱上木雕盘龙 8条,为中国早期木构建筑中所罕见。殿身内外檐柱各一周,侧角生起显著。柱上斗口形制多样,柱头补间及上下檐相异,梁架简洁,保持着宋制特征。圣母殿神龛内外两侧的宋代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珍品。殿内无柱,这样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她被晋人奉为晋水水神,其塑像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着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圣母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宋代那些不知名的艺人们满怀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肢体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老或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