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小伙子说:“我还以为你是北京人呢,你一点天津口音也没有。”
汪虹笑着说:“从小在学校大院里长大,不会说天津话。你是北京人吧?”
小伙子点点头,说:“我刚从马耳它过来,想看看这边有没有机会。”他看看不远处的露天酒吧,“我们去那儿坐一下吧,聊聊天儿。”
小伙子叫吴力,老爸是中国驻马耳它大使。在马耳它中国人只能留学,不能办长期居留——置业可以,但中国人没钱——听说捷克相对好一些,便飞到布拉格来。刚到了一个星期,正是五迷三道的时候。
这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小伙子,英语也蛮好。汪虹很开心:总算碰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同胞。吴力也很高兴,他正需要有一个能讲明白事儿的人为他指点布拉格景物。这一个星期他也碰见了不少中国人,可除了北京混儿混儿就是青田农民。北京混儿混儿一嘴的脏话像是从裤裆里掉出来的,而青田农民的话你根本就听不懂。如今遇到这么一位南开毕业生,起码可以说说话儿了。
吴力告诉她,他最近要去一趟荷比卢德法,一个月才能回来,要汪虹的电话号码,说一回来就跟她联系。
汪虹说了号码,他正要往本子上记,又停住了,看着汪虹笑,“我们可以一起去嘛,不用花钱的。”
汪虹问是怎么去。
“我在马尔它认识了一个朋友,女的,叫何晓洁,是比利时籍华人。跟你差不多大,你今年有多大?”
汪虹说了。
“同岁。我眼力不差吧?这何晓洁特能干,在布鲁塞尔的比利时——中国协会工作,自己还开了一家旅行社。她是温州人,文革中间跟父母来的比利时,在布鲁塞尔长大,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比利时念的。她想到中国发展,可父母不放心,父母在布鲁塞尔经营中餐馆,生意火得没法儿说。父母怕她一个女孩儿回中国出什么意外,不让她去。可巧她来马耳它旅游就认识了我,就让我跟她去比利时玩儿。我去了,她对父母说要让我陪着回中国,把我的情况介绍了一遍,无非是我在马耳它留学,老爸是中国驻马耳它大使一类。我事先根本不知道她要我陪她回国这件事,她一个劲儿给我使眼色,我也只好应承下来。她父母见我是个正经人,就同意了。我问她你回国做什么生意呀?她说特简单:以比中协会的名义邀请各级官员考察荷比卢德法,——公款旅游。我也正想回趟国呢,有人出费用干嘛不去?我俩从布鲁塞尔直飞北京。回去没几天,真让她拿下一个,是北京一家医院的院长,愉快地接受了她的邀请。我这边有事,先飞回来了。她在国内继续攻关,前天来电话说又有一个什么大型国企的老总被她拿下,还有一帮农民企业家。按她和那些人的协议是由她出导游和翻译,她哪儿有啊,她又回不来——准备把那帮企业家直接带到比利时呢。又把我抓住了,要我先期赶往阿姆斯特丹,接机。我想,你要是没事儿,咱俩一块儿去,你是翻译,我是导游,怎么样?”
“你去过荷兰吗?”汪虹问。
“没有。”吴力回答。
“那你怎么给人家导游?”
“买张游览图,事先再找个中国人好好问问,不就行了?再说了,国内官员一般只对红灯区和卡西诺感兴趣,这些地方都用不着导游。”
“那我就跟你玩儿一趟,你有把握签证吗?”汪虹问。
“小事一桩。咱有比中协会的邀请,硬得很。明天早晨九点,比利时大使馆门口见?”吴力伸出手来。
“不见不散。”汪虹也伸出手来。
回到家,汪虹把要去荷比卢德法的事儿给李昌盛讲了一遍。李昌盛大惊失色,说:“有这样的吗?在路上随便认识个人,就敢跟着满世界疯跑?你不怕让人给卖了?”
汪虹笑说:“我这么傻,卖给谁呀?谁买砸谁手里。”
正说着呢,瓦哈洛娃来了。她笑嘻嘻地对汪虹说:“怎么谢我?”
“说什么呢?”汪虹不明白。
“我给你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还不谢我?”
“真的?”汪虹问。
“当然是真的。你姑夫过去有一个学生,他是专门来查理大学找你姑夫学汉语的——你姑夫这个汉学家全欧洲都知道。我那天回去把你这事儿和你姑夫一说,他还挺上心。昨天晚上他告诉我,他这个学生的夫人离婚了,他想找一个中国太太。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他本来是给这个学生打电话,要他帮忙留意。没想到这个学生正好是单身,而且是汉学家,你们不会有任何沟通困难。这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