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页)
就更加好了。每日两更打底,视票票情况加更三更四更。
第六十七章 良心良策与粮策
莫金迟疑了一下,答:“小人确曾在国师府中远远拜见过一次。依小人所见,圣上英明神武,道德超卓。”
李三思哈哈大笑,什么英明神武,道德超卓?嘉靖帝就是一个自负聪明的混帐糊涂蛋。这才是李三思自己的答案。不过他到是很喜欢莫金的谨慎伶俐,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你以后就留下来跟随我,做你的师父我不敢当,不过管保你跟着我有肉吃便是。以后也不要叫我什么李真人,直接称呼李先生便可。”
莫金在这惶然无路之际,得他收留,心中大喜,立时叩了三个响头,大声道:“谢先生收留。以后先生但有所命,小人愿赴汤蹈火!”
李三思抬起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目光凌厉地瞪着他,缓缓说道:“我也不用你赴汤蹈火,也不需要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我只需要:我让你不做什么,你就不做什么!”
莫金心中一凛,恭声答道:“是,小人记着了。”
李三思点了点头,嘉许了几句,掏出一锭大银给他作为见面礼,让他找个地方先行安下,以后有事再遣人通知他。
莫金收下银两,千恩万谢地去了。
料理完这件事,李三思正想回到家中坐下喝口茶,才一转身,就又听见背后有陌生人叩头跪喊。这一次更夸张,来人居然头顶香案,三跪九叩,口中连声哭求道:“李大仙,您法力高深,恳请施法救救我家小儿吧。他被鬼魅邪崇所迷,一直昏迷不醒……”
李三思哭笑不得,这下到好,装神弄鬼求了这一场雨,自己真是成神棍了。这叫作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说道:“老伯,这种事情,你该找大夫才对。”
那老汉哭诉道:“李大仙呀,县中名医都请过了,个个都束手无策。李大仙,你就发发善心呐!”
李三思一脸苦相,自己到是想放这个这个善心,可是发得来么?他实在无奈,只得硬是推辞了这位老汉的哀求,为表同情心意,又给了他一锭银子,这才勉强打发他去了。
回到家中,李三思左想右想,觉得如此下去恐难了局:既然有人请自己治病,接下来就保不准会有人请自己捉鬼,说不定还会有人请自己帮着生个儿子。如今自己暴得一个“李大仙”的神棍大名,这种事会一桩接一桩,就算是能一个一个的推辞,烦也能把人烦死了……
他想起了一句话:如果不能关上大门,那就抬高门槛。于是,就在当天,李三思手下亲近之人悄悄放出风去,就说要想请李大仙替人禳灾去邪的开价是一万两,少一两都不接。他觉得,虽然这样瞒天开口,自己落了一个财迷的名声,却好歹也能得个清静,想来这世上也没几个人当真愿意出一万两请自己出马办事。
但是,如果当真有人愿意将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铺满自己的院子呢?这也简单,接了这单“生意”就是。道理很简单:能随随便便拿出这么多钱请自己出马办事的人,那是惹不起也拒绝不了的人。
这法子果然有效,此后一连许多天,也当真就再没有人登门打搅。
对李三思来说,这世上永远没有清静的时候。旧麻烦去了,新麻烦又来了。他每日在从家中到县衙来往的途中,明显注意街道两旁墙根蹲着的衣衫褴褛的灾民越来越多。原来,这说起来就也起因于李三思近期干下的两件大事:一个是平抑了粮价,一个是祈下了雨水,这两件传扬邻近州县,使得附近州县里同样受旱的灾民有相当一部分都逃难到这里来了——粮价低意味着更有更多的机会讨得一口活命的粥饭;祈下了雨水意味着萧山县里今秋的收成有保证,同样也帮助异地的灾民渡过一场难关。
按明制,百姓出本县以外,需得到衙门有司开出路条,原本是不能随意外出的。但是逢到这样的大灾之年,地方官吏大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灾民外流。一来是总不能硬逼着百姓蹲在家里饿死,二来也是想将乱源外引。灾民流民容易聚众生乱,这是人人都心里有数的。与其让这些人在自己的治下作乱,不让放出去,让别人操这个心。这个算盘,也是人人都会打的。
这日,冯县令为了流民入城之事,特意召集李三思及襄理钱谷赋税的钱师爷一同商议对策。按钱师父的意思,应该让守城兵丁严查路引,盘问入城百姓来历,只要是出具不了路引的外地流民,或是衣不蔽体的逃难灾民,一律不放入城中。如此就能将祸水隔绝于外,免生后患了。
李三思一听此言,顿时霍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