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页)
任夫人又是个刚烈隐忍的,当着皇帝的面,并不做声,只是想法子要离开宫里。
当时,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叫冷清华的,原是宗室中人,但因是旁枝,家道中落,虽是宗族之人,却无权无势,祖父原是理国公,后来犯了事,世袭的爵位便被撸了,无爵无势,冷清华作为冷家长子,倒是一表人才,又文武双全,靠考武举入仕,后被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看中,见他又是宗亲,便让他成为自己身边的四品带刀侍卫。
任夫人与皇上之间的纠葛,冷清华在一旁看得很清楚,既钦佩任夫人的人品,又同情她的遭遇,对任夫人很是关照。
任夫人也喜欢这位正直守礼的侍卫,两人很快成为朋友。
两人都知道,在皇宫里,这种异性朋友相交,得小心谨慎,稍有差池,就会被人拿来做文章,遭来杀身之祸不说,还可能会致灭顶之灾,所以,两个人的交流,只在眼神,或是无人之际,偶尔说上一两句话,冷侍卫则常常托人照顾任小姐,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让任小姐过得好一点。
皇上对任小姐自是宠爱有加,直接将她从储秀宫接到了自己的住处,一副要将她定为皇后的架式。
这点更加激怒了左小姐,也让太后很是不满。
任家只是一个普同的富商之家,任小姐出身并不清贵,太后以此为由,不许皇帝对她太过宠爱,更不许她成为将来的皇后。
皇帝平素很听从太后的话,但唯独这件事上,却怎么也不肯从,太后大怒,联合左家一起压制皇上,如果皇上执意要将任小姐封为皇后,他的皇位便会不保。
皇帝只好屈从。
这倒让任小姐松了一口气,虽然在皇宫住了下来,却时廖也不放弃逃跑的念头。
皇后人选的角逐非常激烈,几大权力势力角力,最后,皇帝却定下了名不见经传的贺大学士之女为皇后,那位贺大学士为人清正,不拉帮结派,也不结堂营私,贺家女也温柔端庄,稳重贤良,倒使得各方势力都平息下来,并不再为此争斗。
只有左家女,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后位却在最后失去,很不甘心,她一面嫉妒贺家女,一面又恨透了深得圣宠的任小姐,于是,联合几位妃子一起,陷害皇后。
那时,左淑妃身怀有孕,为了陷害皇后,她不惜以腹中胎而为筹码。
左淑妃流产,被太医验出,食物中被人下了堕胎药,太后听后大怒,亲自查,结果查出,是淑妃身边的一个小宫女在食物中下药,而那小宫女在事发后,不等太后审讯,当时便咬舌自尽,太后气得不轻,命人搜查小宫女的住所,在住所里,发现有一包珠宝和一千两银票,而那包珠宝的手帕,则正是坤宁宫常宫宫女所有。
而这位掌宫宫女正是皇后娘娘的陪嫁,又是贴身丫环,矛头直指皇后娘娘。
尽管掌宫宫女一口咬定,并未参与谋杀龙子,但是,抗不过严刑,最后也撞墙而死。
这件事,虽说没有直接正据指向皇后,但皇后的嫌疑最大,加之,此事之后,左淑妃因大出血而伤及身体,太医判定她,再也无法生育,而皇上却并没有废后,让左淑妃和左家更为光火,几乎恨之入骨,便在宫里制造谣言,说皇后因嫉生恨,杀了龙子,用宫女抵罪,如何阴险狠毒。
一时,宫中谣言四起,左淑妃时不时的到皇后面前哭一场,控诉皇后的罪行,加之太后明知谣言毁人,却并不加以制止,反而任其盛行,所谓众口烁金,皇后原是温婉单纯的女子,怎么受起了百般辱骂,终日在坤宁宫里以泪洗面,既便皇帝一再安慰,仍是愁眉不展,终于积郁成疾。
然而,皇后病了不到一月,便突然暴毕,原本她只是心病,病不致死,却突然死了,太后大惊,让人查明原因,结果太医证实,皇后是服用慢性毒药而死,也就是说,有人在皇后的吃食或是日常用品中,下了慢性毒药,皇后每天摄入一点,毒素在体内慢慢识累,最后终于致死。
很多人便怀疑是左淑妃报复所为。
淑妃大呼冤枉,并要求太后严查,如果能找出证据来,证明是她所为,她愿意以死谢罪。
她要求当时掌管刑部的恭亲王亲自查,说王爷正直不阿,又与两派人皆无利害瓜葛,如此最为公平。
太后采纳淑妃进言,让恭亲王进宫严办此事。
恭亲王很快在皇后常读的一本佛经书页上,发现毒药,有人将这本佛经浸入慢性毒药,皇后在每天诵读的过程中,慢慢中毒,最后毒发身亡。
而这本佛经,正是任小姐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