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证实(第1/3 页)
刘志强两口子是下午回来的,还带着他们的儿子刘建辉。黄晓敏娘家也在县城,平时也能经常回去,所以归宁日只是一家人在娘家吃了个饭而已。
晚饭是李恺主动请缨主厨的,既然已经展示了自己天赋异禀的“才华”,李恺不介意给大家加深一下印象,让他们逐渐消除惊异,认可事实。
李恺的手艺不出意外的获得了所有人的称赞,舅舅更是表示好吃的不可思议,超乎饭店厨师的水平。没等李恺自己解释,刘凤芝就“平淡”地将自家儿子怎样心疼辛苦养家的父母,为了让她们能吃上可口而应心的饭菜,如何“忍辱负重”的到饭店里偷师,如何“卧薪尝胆”的潜心学习手艺,后来为了孝顺和照顾长辈,又如何了解饮食禁忌,尽心创新菜肴……中间还插入了两件李恺自己都不知道也没经历过的“番外故事”。
李焱听着,也“醍醐灌顶”般的频频点头,并一再表示,昨天晚上李恺就说要给他姥姥做一顿丰富的美食,因为他姥姥这些年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煽情的戏份发力有些过猛,把姥姥的情绪给整下来了,抱着李恺噼里啪啦掉眼泪,嘴里一个劲儿喊着“好外甥,我的乖乖好外甥……”
相对应的,六岁的齐美玲和八岁的刘建辉,则被各自父母狠狠教育了一番,小辉还好些,只是低着头嘴里“嗯嗯”的应着,小玲则不然,眼睛白瞪着李恺,嘴里狠狠地咀嚼着“糖醋里脊”,“咯吱咯吱”的牙齿磨合声听着让人毛骨悚然。
李恺觉得自己有必要费些心思重新修复一下与两兄妹之间的情谊了。
李恺重生后,做事情一直很谨慎,总怕不小心暴露自己的“秘密”,所以说话、举止、做事情、都在努力的模仿“自己”,当年的自己,既要符合这个时代,也要贴合自己现在的年龄,但百密一疏,人总是感性动物,有时候不可能控制的滴水不漏。
就像这次“做饭事件”,李恺是从心里敬重和关心李前进这位睿智慈祥的长辈,希望他在最后的时间里能感受到晚辈关怀的温暖,结果不小心把自己会做饭而且做得很好的事整的人尽皆知。
做饭的手艺是前世带来的,很多烹饪手法和技巧在普通老百姓之中还没有普及,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不应该掌握在一个十四五岁孩子的手里,他没有时间和机会能够系统学习到这些。
可李恺还是低估了父母对自己的宽容和“理解”,不仅接受了这个事实和李恺阐述的因由,还自行脑补完善了整个过程,包括感人的动机,坎坷的过程,喜悦的结果。
也许在他们认为,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外因或内因,随时随地都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是好的变化,进步的变化,他们都能理解。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的儿子本身就是与众不同的,之前没有表现出来,是没有“开窍”,一旦开了窍,他就是要拯救世界,也是能理解的。他们甚至会自责,是因为他们没能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浓厚的求知兴趣,否则孩子的成就远不止此。
年龄小怎么了,甘罗12岁为相,李元霸12岁打遍天下无敌手,自己儿子14了,会做个菜很稀奇吗?没时间学,可以挤时间呀,那谁不是说过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没机会学,可以创造机会呀,那谁谁不是也说过吗,机会是人创造出来的。更何况,自己儿子是天赋异禀,绝顶聪明,别人用一个月学到的,自己儿子最多需要两个下午。
所以,无论自己儿子取得哪方面的成绩,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必然的。
虽然这种思想有点儿不讲道理,可有些事我用得着跟你讲道理吗?你又不是我儿子,我们也没妨碍到你。
不止李恺的父母,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有这种通病。
晚饭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整个过程温馨感人,如果非说有点儿不完美,那就是李恺舅舅喝多了。
刘志强抱着院外的大树,吐了一个昏天黑地,嘴里一边喷涌一边絮叨着“白喝溜,白喝溜。”
……
第二天的饭食,姥姥再也舍不得让李恺上手了,仿佛做饭是件了不得的辛苦活儿,李恺做顿饭要耗费掉半生的修为。
李恺只好包揽了带孩子的任务,牵着小辉,背着小玲,带着大龙,逛了半天县城。
因为昨天饭桌上无意中给两个孩子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李恺不得不耗资百余元,给弟弟妹妹买了新书包新文具,外加若干零食,还单独跟齐美玲口头签订一些“期货协议”,才算勉强恢复了和平的“双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