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页)
明军在一线的部署包括四个团共8840人,算上接合部的空隙正面宽度约为十五里;另外左右斜后各有一个团掩护侧翼,剩下两个团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主战线后方一千五百步的位置。两支旅属部队共计2048人则留在尹成浩身边作为最后可资动用的力量。
对于明军以堂堂之阵坚壁以待的正统战法,岛津义久反倒觉得颇为棘手。本来按照兵法来讲,迂回侧击和穿插包抄是破敌的首选。可是姑且不说信长公远征朝鲜时六十六州精锐尽出,丧师三十八万后国内几已无能征之将善战之兵;就算是在战前的盛极之时,无论是训练程度又或军伍配合上,长期以来一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日本军队都根本无法和中国的新式职业军队相比。而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战术机动对军队的组织纪律性和将领的战场掌控能力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如果贸然攻击敌人的侧翼却又不能一举冲垮其阵线的话,在机动中队形愈加散乱的己方只会成为遭致单方面屠杀的更好目标。
考虑再三,岛津义久决定以孤注一掷从正面主攻。他断定,中国军队的防线正面宽达十五里,几乎可以说没有留下什么防御纵深。己方以五倍的兵力,再将攻击范围缩小到仅仅三里,如此高密度大比例的兵力投入,足以粉碎任何负隅顽抗之敌。
更何况,大村纯忠主动提供的一些情报表明:中国登陆九州的部队中,最精锐的近卫军部队只占到不足四成,现在戍守谏早的两万军队全都由战斗力较弱的朝鲜士兵组成,不但没有日军最怵的骑兵配合作战,装备火器的质量和比例也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乙酉战争中侵朝日军对武备松弛士气低迷的高丽王军所战皆捷,往往刀兵一交之下已定胜局。各地卫戍军更视倭寇凶狠胜虎,凡侵略者所到之处尽皆闻风而逃。柴田胜家横扫南方四道时,前锋有时一日中竟可趋进百里,深入朝鲜腹地犹如无人之境。多达数千人的守军在不足百名武士面前溃散逃窜,拥有上万人的城池不敢反抗数十名驻守的日军,这样的事在为时仅一年有余的战争中层出不穷。有如此战报传回日本国内,难怪留守本土的大名也不禁对朝军生出轻蔑之心。
然而,把帝国朝鲜兵团当作普通的朝鲜部队,犯上这个错误是必须以付出鲜血为代价的。
午时前后,四千名日本士兵向明军朝鲜第三旅〇九团的防区首先发起试探性的进攻。最前面是排成散兵队形的弓箭武士,主要提供远程火力支援;队伍的中段是二十排长枪足轻组成的厚重方阵,他们是日军部队的主要中坚作战力量;个人战技优秀的武士部队则留在最后,预备在关键时刻发起冲锋来一举决定胜负。
朝鲜士兵们眼睁睁看着敌人的身影由远及近,紧握住兵器的右手手心里微微沁着冷汗。那些矮小猥琐有如猱猴的倭人大多身穿黑色漆甲,狰狞可怖的头盔顶上竖着一对牛角似的肋立,长长的金银细丝披挂满身,看起来倒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这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在明军阵前一站恰似黑云压城般,令数量上处于一比二劣势的朝鲜士兵们颇感压抑。
日军弓箭武士们在明军防线前五十步的距离上停了下来,从背上解下超过自己身长的丸木大弓,把一支尖头箭从箭壶中抽出搭在弓弦上。在下级军官们的发令声中,他们用力拉开绞紧的弓弦向上举高四十五度,虚虚瞄准明军的上空。
“就地防御!”随着朝鲜团长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举起盾牌以卒为单位相互靠拢。前排士兵单膝跪地撑起盾墙,后排士兵则将巨橹端在头上护住上空,百千面盾牌鱼鳞般密密麻麻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盾阵。说时迟那时快,转眼的功夫几千支箭簇已经飞射而下,如瓢泼的暴雨似的倾落在明军头上。铸铁箭头借着沉重的下落之势狠狠砸在裹着牛革的盾牌上,躲在下面的朝鲜士兵们只闻听噼叭之声不绝于耳,从盾牌上传来的力道也越发沉重。他们咬紧牙关,在这足以撕裂常人神经的巨大恐慌和压力下努力坚持着。让士兵们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这是西洋军队操典中所一再强调的重点,也是从实战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永乐十八年的巴黎会战,靖海侯郑和以区区两万五千兵力一举击溃十万教会联军,迫使欧洲诸国签订城下之盟,帝国军威一夜之间扬名四海。官方战史中记载,帝国军在加莱登陆时从船上卸下了大量舰炮,用马车随军运至战场。当欧洲联军一进入射程,他们首先面对的是霰弹和弩箭的轮番齐射,排在前列的三个联队转眼间就损失殆尽
实际上,当年的舰队日志中记载的第一手资料却完全不同:人们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教会联军留下的五万五千具尸体中,致命伤来自正面的只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