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饭后,大伯父宁书新说话了,“文渊和文辉年后是不是要到定王府陪世子读书。”
平萱起身回答道:“大伯,是的。”
“这样的机会难得呀,要珍惜。”
“平萱记下了。”
一旁的宁安平也说了,“弟妹,翰林院的苗夫子也在给世子讲课,两个侄子有福气啊!”说完,似乎还在哀叹什么。
平萱听了,难道是大哥没有听到这位夫子的言传身教儿可惜,看来能得到大哥这样称赞的,学问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极有可能是一个老古板,这方面可是要提点文渊他们,要是交出两个小书呆,就不好玩了。
“听大哥的意思,文渊他们真是有运气了。”
宁安平还没有说话呢,旁边的宁书新就以纪念馆瞪了他两眼,“苗夫子的学问是极好的,文渊爵位在身,是宁家的骄傲。”
“多谢大伯的夸奖了。”
旁边的冯氏,插口说道:“孩子们才来,就不用这样的态度了吧。”
宁书新似乎也是知道了自己说的有点多了,就换了个话题。
几人又说话了一阵子,平萱看着天色不早了,就起身告辞了。
马氏他们将平萱送出了侍郎府,平萱乘车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平萱想,至少年前的走访活动算是告一段落了。
节妇的悠闲生活;节妇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 第 31 章;
从宫里回来,平萱已经累极了,李嬷嬷似乎也是知道平萱的辛苦,让她好好的休息,没有打扰她。
按照本朝的礼制,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是要到皇宫里给皇后拜年的,皇权最大,所以大年初一的进宫朝贺是首要进行的任务。
平萱对此是听说过的,也有了一定的准备,规矩注意事项等等也都在心里过了好几遍。可是平萱没有完全想到的是头上的顶得东西有点太重了,主要是平萱早上不到四点钟就起来了,六点左右就聚集在了宫门口按照队伍的顺序等待进宫了,这还是因为平萱住的不远,要是距离远,估计不到三点就要告别温暖的被窝了。
反正在平萱看来考验的就是站立的功夫,这也没有什么,不过头顶上的重量再一加上,而且站立的时间又长,这样下来从来没有这样经验的她自然回到家里就累得差不多了。
平萱倒是很佩服自己周围的那些人,至少她们是气定神闲的,看来自己的修炼还是不够啊!虽然她们的经验足,但这个属于自己的薄弱环节也是真的。
在刚刚回来的马车上,平萱差点都有了干脆回到山东的想法,过年至少不用这样啊,不过平萱还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且不说定王爷现在不会让她们回去,两个儿子还要做伴读,就是冲着京城对女子的束缚最轻的这个角度上去考虑,平萱最后都会留下。
不就是这么一点挑战,难道还能吓到她吗?平萱想反正一年也就这么几次,还有皇后的生日等等,她难道还能抗不下来吗?
反正到了五十以后就可以相对减轻了,这也是对年龄大的人的一项福利了。不就是五六十次,自己还能战胜不了吗?
平萱认为其他人这方面的能力不错,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却没有想到有的人对她的反应也是大加赞赏。
其中之一就是平萱现在要叫大伯母的冯氏。
宁家有资格进宫朝贺的就是冯氏和平萱,至于马氏,虽然宁安平一直都在翰林,但是那里论资排辈是最严重的,宁安平虽然不错,资格也还可以,但是翰林祭酒就是正二品,而且只有一人,副职是正三品,宁安平现在是从四品,这个跨越还是不容易的。
冯氏对儿子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达到正三品就行了。宁安平的性格就适合在翰林院终老,即能研究,又是最好的选择,翰林清贵,对家族方面也是好事。
冯氏看的长远,这样不论是党争也罢,还是有什么政局动荡也好;爱好钻研的宁安平都不会受到影响,家里也不缺钱,所以这样的安排儿子乐意,对家族的名声也好,这是个很好的选择。
冯氏从小从父亲那里了解了许多,官场上面她也知道不少,能入阁的都不简单,翰林只是第一步,但是出了翰林以后加官进爵了,同样危险也不少,自己的儿子不是那块料,冯氏既然明白,她也不强求,现在这样最好。
冯老太太对于今天平萱的表现也很吃惊,规矩什么的,朝拜所需要注意的相信平萱都已经做了准备,但是这个时间造成人的劳累,很多都是强撑着,尤其是第一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