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1/4 页)
平静如镜的水面下有股吸力,也许正是这股力量的作用才使得水面像整块的水晶。鲁天柳在潭边捡起一根枯枝,往水潭的中间一扔。枯枝在水面上震颤了两下,托住枯枝的水面往下凹下一点,接着像是强绽开个缝子,枯枝便没入水下不见了。整块水晶般的水面竟然连个涟漪都没荡起。
柳儿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完全被周围的景象迷惑,这里的水面竟然连枯枝都不浮,要是冒然入水,什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避免了一种后果并不意味没有后果,现在柳儿面临的后果就是无法过潭继续往前。
凝思是为了找到方法,而凝思的状态往往都与一些玄妙的状态相合。凝思着的柳儿感觉自己背后传来一阵阵的寒意,这寒意和那潭水又不相同。那就像根冰刺,污血和晦垢冻结成的冰刺,慢慢地刺入脊椎。这会让你感觉寒冷与刺痛交结在一起,由脊椎而散至全身的,而且还不能动弹,就连个冷战都打不出。
此时,在背后石柱的地方有更多的砂石泥土往下落,随着砂石泥土,一种奇怪的气味也从石柱上方渐渐笼罩下来。
和刚才穿过石林时没有朝上细看一样,柳儿也没有往后看。虽然不知道是不敢看还是不能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冰刺般的寒意真的已经让她在短时间内失去应对的能力,现在就连头颅动一动都变得非常的艰难。
头颅无法动弹,也就迫使柳儿的眼睛始终往一个地方看,在这个方向上,柳儿看到了一根树桩,不大的树桩。树桩上系着根黑色的绳子,绳子是延伸到水潭中的。
那是“风熏藤”,柳儿在心中已然断定。她对植物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知道一种植物后便永不会忘。柳儿知道这种植物,是因为在南方的一些地方,见到有人建房子时,柱梁都不采用槽扣结构,而是采用简单原始的绑扎法。用来绑扎的就是这种“风熏藤”,据说这植物不霉不蛀、千年不腐。
“风熏藤”,北宋《南疆寻异》中有记:“熏藤色墨黑,韧而不僵,奇异之处为不腐。”
看到了绳子,就想要往前去,可是脊柱中被如同冰刺般的冷意穿入,穿透,怎么还能迈动脚步。虽然她全身都朝前面的方向用着力,双脚就像没有意识一样不能挪动分毫。
就在此时,一个黑色影子从空中快速划过,柳儿听到身后有一些压抑且怪异的响动,紧接着自己的身体便像脱开了什么拉扯一样扑了出去。
扑出时的身体有些僵硬,几乎是跌爬在树桩旁边。刚才那透骨的寒意让她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动了,但是扑出来了,动起来了,整个人的身体便一下全活络了,这让柳儿的大脑立刻领悟到,刚才冰刺般的寒意是针对意识的,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寒冷。
幸亏是那黑影飞过,扰乱了控制控制自己意识的无形力量。那黑影打眼好像是只八哥,一直神出鬼没跟着队伍的那只红眼八哥。
藤绳本来不应该很重,像这样的长度别说是柳儿,就是个七八岁的小孩也应该能拉起来。但柳儿急切之中,一把拉下,那藤绳竟然没有被拉动。
握住藤绳的手可以感觉到绳子上传来的震颤,这是另一种力量与拉力相抗才会产生的。清明的触觉感受到震颤的节奏后,柳儿开始巧妙的用力。这样的用力方法也只用柳儿这样拥有清明三觉的人才能做到。震颤使得绳子状态产生微妙的变化,柳儿正是利用这微妙的变化,一紧便停,一松便收。
能沉入水面下的藤绳必定有段多余的长度。柳儿便将收上来的多余长度一点点地拉起,并挽圈套在树桩上。整个过程快速地进行着,因为必须快,清明的三觉已经感到控制意识的寒意继续包绕过来了。
水漉漉的一条黑色藤绳被绷直在潭面上。藤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对面葫芦形潭面的狭窄处。
柳儿站起来舒展了一下手脚,确定自己的身手未受到背后寒意的影响后,随即便纵身上了藤绳。
刚出水的藤绳很滑,而绷得再紧的长绳索都会往中间挂下,何况上面还有个人的体重起着作用。所以前半段的绳索柳儿根本没迈步,直接就滑到了绳索中间。绳索中间一下子被压得往下凹下,最低点已经触到了水面了。
柳儿一惊,没等水面湿了鞋底便借助绳子的弹力往前一纵,跃出有四五步远。但纵出容易落脚难,湿滑的藤绳是很难站住脚的。柳儿落下时脚掌在绳上一搭,未曾着力便知道自己没能力站在绳上。
第四卷 踏浪挥霂 第二十九章 倒柱行
不能站住只好索性再一个借力,继续往前纵出。但在连站都站不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