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1/4 页)
看完刚才精彩的一幕之后;大家也觉得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听赵进这么说;都打了个招呼出门;刘勇走在最后却被赵进拽住;低声说道:“让你手里的弟兄也过来盯着;家丁们做事太按照规矩来;难免被人哄骗;让你的人也来顶着;从现在起;不许这里的人出门;只能呆在酒坊里;然后要查清他们家人在什么地方;名册在二宏那边;现在就去办;要快”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七章 二锅头(三更到)
刘勇点点头;也急忙跑了出去。
第二锅出酒最多;时间也长一些;接下来又换了两次水;第三锅酒味已经有些淡;第四锅更淡;第五锅味道已经有点发酸。
“二锅出酒和三锅出酒可以混起来;味道就更加合适。”卢向久现场在那里把几种酒兑起来;也不用讲什么比例;直接混合就好。
“扬州和江南那边口味偏淡;如果将来有需要;可以把第四锅掺进去。”卢向久抿着嘴说道。
出完五锅酒的酒粮已经变成酒糟;被迅速的清理出来;这个东西也可以卖钱;喂猪是非常好的饲料;早就有养猪的人过来订货。
地锅蒸屉上的纱布拿出来在水里一泡;然后拧于又铺上;徒工们紧张的放置酒粮;准备下一个循环。
看着卢向久在这边忙碌;苏大叮嘱烧火的徒工几句;也跑过来奉承着说道:“东家;这样的好酒肯定好卖;好酒要有个好名头;东家起个名字吧”
赵进沉吟一下;笑着说道:“就叫二锅头就叫汉井名酒吧”
已经写完标示的王兆靖走过来;正好听到了这个名字;笑着说道:“这个名字好;徐州本就是汉高祖刘邦出生之地;好水好酒;这汉井引人遐思;赵兄总说自己没读过书;这名字没有功底怎么能起出来。”
卢向久和苏大本就是为了凑趣;听到王兆靖这么说;他们也觉得不错;齐齐跟着叫好。
赵进看了眼王兆靖;平时风度翩翩的这位兄弟已经浑身湿透;看着滑稽的很;赵进笑着说道:“你写得一笔好字;这名字就交给你写了;先出去准备准备;也换身衣服凉快下。”
王兆靖低头看看自己;也是笑了起来;答应后转身出门;那边卢向久和苏大也自去忙碌了。
赵进拽过来个空酒坛坐上;自嘲的低声说道:“其实我就是想叫二锅头的
这套做酒的工艺的确就是二锅头;之所以起了别的名字;倒不是为了避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酒要过百年才会出现;没什么可避讳的;只是赵进想到自己如果起了这个名字;那难免被其他做酒的琢磨出方法来;这汉井名酒;名字实际上是在古井贡上来的灵感。
赵进从前所学;和做酒没有丝毫关系;但经历的交际场合太多;酒场太多;喝酒太多;很多酒上的知识和典故也就知道不少。
喝酒的时候无话不说;常有那种好卖弄的端着酒杯;说这酒的来历做法;听得多了;难免印象深刻。
说来有趣;这酒的做法是从前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原因无他;听得太多;被动记忆的很清楚。
二锅头的典故赵进听过许多次;说是从前做酒;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性太大;对人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了。
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掐头去尾”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
二锅头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名酒;但他的酿造工艺并不那么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他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钱比米麦豆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已经低了很多。
“掐头去尾”;烧酒的质量能提升百倍;这效果类似于点石成金;这样的变化特别具有戏剧性;所以更能让人记牢。
赵进记得很清楚;在北方;二锅头的确是很大众的白酒;而且大家喝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不错。
尽管对历史进程的记忆比较模糊;但赵家三兄弟改进工艺制造二锅头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是康熙年间;和现在相隔几十年上百年;赵进这个还是能够确定;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出现这种酿酒的方法。
赵进当年也算酒场老将;酒的好坏能分的差不多;还听到过许多人点评口感;分析原因;第一次喝到这个时代的烧酒;赵进就感觉到酒质不纯;味道太杂;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二锅头上。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传太慢;徐州城内发生的大事;没人传信;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