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图书馆(第1/2 页)
对比起靖灵殿的冷冷清清,庄严肃穆,这里这图书馆变得热闹了很多。 李适的造纸厂初建,纸张供应除了议事厅和钱庄以外,最主要的供应地点就是这里了。 而且相比较起来,在图书馆供应的纸张,虽然质量一般,但数量算是最多的。 理由也非常简单,李适研究的雕版印刷虽然这东西就跟印章一样,只要见过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对工匠们来说,想要雕刻起来可不是容易事。 而且现在的纸张也没多到能够无限量供应,那自然而然没必要用到活字印刷。 而雕版印刷的话,哪怕是道德经,诗经这种字数不算多的文章,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松雕刻出来的。 所以李适虽然让王陵尽快的把秦国收敛的典籍进行再版,把竹简转化成书籍,但这个过程中印刷行业却也不可能轻轻松松就赶上来啊。 所以王陵便是想到一个主意,直接对咸阳的各个流派的士子公布,每人只要提供一卷书籍,如果这份书籍是图书馆内有的,那图书馆会提供一部分的书籍,你从中选择两卷允许你进行抄录。 抄录的纸笔费用自费,抄录两份后,由图书馆人员进行挑选后,剩下一份属于你的,可以带离图书馆,属于你自己。 如果是图书馆内没有的书籍,那就允许你一换五,并且纸笔由图书馆提供,图书馆内所有书籍进行自行挑选,而且也没有必须要抄两份的要求,你抄录一份就可以带走了。 可以说,王陵弄出这个规矩来,就是为了快速的把秦帝国内藏储的竹简快速的转化成书籍,同时也有着想要查漏补缺,补齐经典的想法。 也正如此,许多士子若没来到咸阳也就算了,但只要来到咸阳的士子,谁不想要补全自己流派的经书,三教九流这个世界最全收集典籍最齐全的怕就是在秦皇宫了。 现在李适建立了图书馆,更允许士子们进入之后超越书籍,对士子们来说,全天下哪里还有这般好的地方。 这也是咸阳涌入了很多士子,哪怕去干着账房,代理写信,花魁教师等等对于士子们算不得体面的职业,他们也还是愿意在这里待下去的重要原因。 因为对这些士子们来说,虽然李适开放的图书馆的条件依旧算是苛刻,但对三教九流自认为有着经典传世的学派弟子们来说,图书馆真的是天堂了。 当然,对这些士子们来说,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就算了,但下面图书管理员的职务一个个的却是争先恐后的想要任职。 因为图书馆之中的图书管理员,除了包三餐,给工钱,算编制以外,最重要的是图书馆中的纸张笔墨是不限量供应的,这对士子们的吸引力相当大! 而孙叔通靠着自己曾经在秦国做过博士的资历,成为王陵麾下的一个图书管理员。 王陵也发现了孙叔通为人机巧,很多事都能出到主意,便带在身边。 说实话,孙叔通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儒家乱世无用,所以只是单纯的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先混着,等到了李适统一的时候,就是自己儒家学说发扬光大的时候。 毕竟,儒家讲究的礼,是阶级,是稳定。 现在在乱世中去向李适推荐,要么像是孔子那般成为丧家犬,要么如孟子那般徒劳无功。 所以等自己在李适这里躺赢后,再向李适自荐自己,自然也就事倍功半。 而自己现在,需要的不是时不时的在李适面前晃荡,因为自己在这乱世真没本事。 自己现在要把自己身上大秦博士的政治烙印给洗干净,而从图书管理员开始做起,慢慢养望几年,以王陵为跳板,等到天下平定,自己就能顺利见到李适,然后推荐儒家学说了! 这就是孙叔通给自己定下的计划。 而既然有了这样的准备,孙叔通第一件事情就是苦下决心练字,然后每天都多留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抄写典籍博览群书,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涵养与底蕴。 而就是这么不经意间,李适与陈知白两人来到了图书馆。 看着一大排的士子此刻正低着头,拿着笔在不断的抄写着书籍,李适看着这些士子们抄写着书籍,心中多少也有一种天下高士尽入吾彀的自豪感。 李适拥有了关中之地,倒也没在这时候开始什么马上开始进行科举考试。 虽说这是条哪怕用到现代,依旧还在用的人才选拔体制,但李适非常清楚,现在的环境还真不适合这一种方式的人才选拔。 因为识字的人太少,别说百姓,就算是寒门韩知兵,陈知白这种寒门人才都太少了。 进行所谓的考试,到最后能够选拔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贵胄子弟。 而科举反而会成为阻碍百姓进入朝廷的渠道,这不是李适想要见到的。 所以,李适的选择是建立图书馆,并且让士子们帮忙教育青楼花魁识字,但其中也夹杂了许多普通人家的孤女,让这些士子们去军队中教学,让更多的伍长能够识字。 实际上,李适是想要通过这些三教九流的士子们,帮助自己积累足够多识字之人,为自己对整个国家进行扫盲做好足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