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大朝会(第1/3 页)
四月初五,临安崇政殿门口熙熙攘攘的挤成了一片,乌泱泱一片挤了一百多个官员,这是大朝会才有的规模。
临安的规矩,三日一次小朝会,五日一次大朝会。
所谓小朝会就是六部尚书侍郎,以及诸司衙门的官长,连同政事堂的几位宰相,跟皇帝碰个面,简单的商议商议事情。
大朝会就不一样了,凡是在京官员,无论何司何职,只要官品在五品或者五品以上,哪怕是从五品,也要进入崇政殿里乖乖站好,乖乖的当一个听众。
本来大朝会的日期是在每月初以及初十和二十,四月初的那次大朝会因为赵睿缺席而没有开成,所以就顺延到了初五。
天将拂晓的时候,临安的文武百官就已经到了七七八八,就连位列政事堂的谢康谢尚书,也已经在殿门口站着,手持朝笏,闭目养神。
又过了一柱香工夫,左相陈静之连同右相李宴清,门下侍中高明玉联袂而来,众多官员纷纷围了上去,对着三位宰辅问好。
问好完毕之后,有人就趁机向几位宰相告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吏部郎中愤愤不平,对着陈静之说道:“陈相,您可要替下官做主啊,下官今年已经是年近花甲了,在吏部苦熬了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能熬出一个侍郎的帽子光宗耀祖吗?眼见叶侍郎上个月刚刚致仕回乡,下官想怎么也该轮到下官了吧?可谁曾想,半路上杀出来一个萧安民!”
这名郎中越说越气,最后冷哼一声:“他萧安民半年前还只是地方上的一名知府!”
陈静之认真的看了一眼这个员外郎一眼,呵呵一笑:“张大人慎言,你身在吏部,萧侍郎现在可是你的顶头上司。”
这名姓张的郎中犹自愤愤不平,几乎是开始耍泼了:“陈相,你今日不给下官一个说法,下官就闹到陛下那里去!他萧安民不过是仗着皇后娘娘的势,姓了一个萧而已,听说还只不过是皇后娘娘的一个族叔,凭什么能轻飘飘的在半年之内,从一个从四品地方官,升为正三品的吏部侍郎!”
六部之中,数“管官”的吏部权柄最大,吏部尚书也是默认的六部尚书之首,被称为天官尚书。
大启素来有吏部尚书不入政事堂的规矩,也是怕这吏部权柄太大,容易变成权臣。
这尚书权力大,作为尚书副手的侍郎自然权力也就不小,萧安民如今是吏部右侍郎,已经是吏部衙门的三把手了!
短短半年,从一个不算富庶的肃州府尊升到吏部三把手,由不得旁人不眼红!
更何况这个张姓郎中盯着这个侍郎之位已经不下十年了。
陈静之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冷声道:“张瞻,你不要自毁前程。”
这位执掌了大启朝堂整整十余年的左相大人低哼一声,不怒自威。
“你安生一些,还能继续在这个郎中的位置上做个几年时间,将来你致仕回乡了,老夫请求陛下封你一个侍郎的虚衔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你非要在这个当口胡闹,那你明天就把致仕的奏章送到政事堂来,老夫必然上交陛下,再同其他四位宰辅与你用印!”
张瞻愣了愣,随即咽了口口水,把头缩了回去。
他乃是吏部考功司郎中,虽然只是正五品的官职,但是确实实打实的实权部门,执掌大启文官的处分以及议叙,乃是名副其实的“官中之官”。
见张郎中吃了亏,其余几人要跟陈静之告刁状的官员纷纷闭嘴,安安静静的等待着崇政殿开门。
又过了一柱香工夫,伴随着大内官李怀尖锐的声音,崇政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文武百官分两班排列,左侧文官以左相陈静之为首,右侧武将以禁军大都统王象为首。
众人分班次,鱼贯而入,面色红润的成康皇帝正颇为端正的坐在龙椅上,坐北朝南,极是威严。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睿端坐龙椅上,听着崇政殿里的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他有些陶醉的闭上眼睛。
这种感觉,只有他初登基那会儿才有,许多年来,他已经听过无数声万岁,早已对这两个字眼麻木了。
但是不知为何,今日听来,反而有种享受的感觉。
仿佛是自己舍不得这一生荣华富贵一般。
赵睿闭目了片刻,随即虚抬了双手,用他最平稳的声音说出了那句他说了许多许多次的话。
“众卿,平身。”
“谢万岁。”
等到一百多个官员都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