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定案(第1/2 页)
吏部,大堂。
孙传庭稍稍等候,待大堂办事官吏离去后,才被吏部尚书史继偕召见。
和其他各部各衙门一样,大堂内除了吏部的当值堂官、属吏外,还有一名坐班锦衣卫百户及两名书记官,锦衣卫三人在活动屏风内,记录吏部会客、谈话内容。
这不算新鲜,国初以来锦衣卫就这么干的,这种差事叫做听记。
吕维授意,魏忠贤全面改革后,这种听记制度正向北直隶各府、州、县衙门推广,制度相对成熟后,就会向各省、府、州县推进。
史继偕可不怕魏忠贤这一套,很多年前他就不怕厂卫了,他创造了打辞职报告的记录,申请辞职过百次,持续十几年,万历皇帝就是不放人。
孙传庭更不会怕魏忠贤,进入大堂后对史继偕恭敬施礼:“学生拜见老师。”
史继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主考官,门生也能算是遍及朝野。
袁崇焕也是四十七年的进士,只是袁崇焕长得不好看,气质、年龄也不怎么占优势,所以排序是排名落后。
三百多个进士,排序较前,年轻有潜力,长得好看气质优秀的,或者自带舆论流量的进士才会成为主考官眼中值得培养的门生,其他的进士只有一层师生关系,感情却没多少。
史继偕也不停笔,问:“伯雅来此,可是道主有所差遣?”
“如老师所度,道主有意使学生主持输运榆林镇欠饷之事,并司钱粮稽核、发放诸事。学生苦于臂助不足,想从老师这里讨要几人。”
史继偕不语,孙传庭就说:“学生欲引李士元、张继孟为属僚,同邑人张凤翼为副。”
“可。”
史继偕放下笔,另铺一张纸:“张凤翼是叶公门下,你要借他做副,为师这就向叶公手书一封。”
拿到信,孙传庭小心翼翼取出一罐茶双手奉上:“学生近来厚颜从道主处讨来仙品,还望老师珍重身体。”
“你呀你……为师就却之不恭了,明日为师去内阁时,与韩公说一说伯雅的事情。你们终究是一省同乡,该帮衬的还得帮衬。”
史继偕收下茶,喜不自胜,格外嘱咐意有所指:“你且尽心侍奉道主,道主无欲无求所图不过万民太平而已。凡阻挠者,如兰草挡路,也该剪除。”
“老师嘱咐,学生不敢忘。”
孙传庭施礼辞别,前一句让孙传庭亲近同乡韩爌,后一句挡路的统统干掉,那句话重要?
史继偕下野四五年,他的门生自然得不到照顾,离职的离职,遭贬的遭贬,再要么改换门庭拜在其他人座下。
党争酷烈,改换门庭的那帮人普遍没有好下场,身为外围力量,只能冲锋在前,他们不倒霉谁倒霉?
反倒是袁崇焕混的不错,拜在韩爌门下,受孙承宗提携,一边又积极恭维魏忠贤,一场宁远大捷,成了辽东巡抚。
史继偕根本不清楚吕维对孙传庭有多么大的期望,现在史继偕还在迷惑,不知道顾秉谦怎么好端端的举荐自己;也很疑惑究竟是谁在吕维那里举荐了孙传庭。
内有孙传庭,外有他这个当过内阁的吏部尚书,四十七年的进士自然大批量启用,尤其是党争激烈时保持中立被各方排挤,联手打下去的那批进士更是大力提拔。
吕维不清楚党争,任命了一批人,他们相互推荐、发展人手,弄上来的要么是中立的,这批人大部分是被阉党排挤,被污蔑为东林逆党的。
东林身份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凡是不依附、和阉党作对的官员,就有可能被污蔑为东林逆党被赶出朝堂。往往大臣脾气耿介暴躁,骂完东林骂阉党,被东林骂成阉党,也被阉党戴上东林逆党的帽子赶出朝堂,如原宣大总督、兵部侍郎崔景荣。
大部分官员的立场,往往取决于乡党、朋友、座师的立场;史继偕中立,他的门人就中立。
东林各派系内部的账都没算清,连他们自身都不确定某人是不是东林人,其他人还怎么分辨?
吕维懒得去区分,魏忠贤可有个死亡黑名单做参考。
刑部尚书薛贞这个前东林先锋急于表现,谋反案的稽查范围已不限于北直隶,烧到了山东公氏名门。
号称‘五世进士,父子翰林’的公氏家族人脉自然遍及朝野,公鼐被魏忠贤追究李三才案赶出朝堂,回到山东赋闲,前不久病死。
公鼐是万历四十四年的主考官,他的门生也因他的立场而成东林人,这一系的东林,就是激烈攻讦袁可立的那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