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谁的朝鲜(第1/2 页)
“唉~”
吕维翻阅东海岸一战的战后报告,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
所有参战哨官以上的军官都被他勒令书写、总结战斗过程,和战斗心得。出乎意料,竟然大部分哨官都是识字的,免的他再派书吏过去誊抄口供。
这也正常,世界三大职业世袭军官团之一的卫所武官家族就在大明,哪怕是王朝末期,依旧为国家输送可靠的军官。这个可靠,是和同时代的列国做比较。
队、哨、把总、千总、营这个编制体系里,队官可以不识字,但哨官必须识字。
可以单独执行作战命令的哨官如果不认识军令,让书吏来解读,岂不是要坏大事?
与其坏事,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提拔文盲军官。
卫所武官家族繁衍二百多年,子弟普遍就读于卫所卫学,四品以上的世袭武官子弟还有机会进入国子监就读,或者充当皇帝仪卫听翰林、詹事府的讲学官讲课。
地方上主动投军拼前程的军人,往往也是有胆略、有人生目标,有见识的,这见识就来自文字。
哨官以上受限于文化程度高低,写的战后报告也有差距,有的完全就是市井传播的水浒、三国演义画风;有的文化造诣深一些,写的四平八稳,仿佛一篇科举制文。
东海盐寨一战,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
上到许定国这个游击将军,下到都司、千总官、把总官,竟然普遍缺乏指挥才能,更缺乏临阵应变的机敏。
这些人就如朝野议论的那样,是军头,依旧在军兵范畴内,只是一帮带兵的头目。缺乏自己思考战术、布置战术的能力,好像他们学习战术的动力、天赋、兴趣被强行斩断。
这些人可以很好带着几百人执行下达的战术,战术管不管用另说。
这才有了盐寨之战搞笑的战斗过程,没实际领兵经验的袁枢信任许定国,管住自己手脚和虚荣心,没有插手战术布置,全部交给许定国来制定。
许定国照着葫芦画瓢,弄了个看起来是那么一回事儿的战术,布置下去后倒也得到贯彻。
然后让吕维抓狂的事情出现了,许定国设立疑兵队、奇兵队后,偏偏没有设立启动这两支游军的战斗命令。
疑兵队抵达位置做好准备左等右等等不来号令,奇兵队也在等疑兵队举火,袁枢、许定国又在等疑兵队、奇兵队动静。
从没指挥军队作战的许定国连催促、探查、联络疑兵队、奇兵队的斥候都没派……他就没这方面的意识,原来只管执行命令就可以了,与友军配合作战的事情不归他考虑,归上面的沈有容、袁可立考虑!
袁枢没有实际领兵经验,自己也没有,卢象升也没有,都还在摸索、学习中。
沈有容、袁可立在登莱蓄势待发,分身乏术,无力参与到前线筹划中来。
毛文龙崛起之前就是个中低级军官,之后一系列战斗以游击战、心理战、骚扰战为主,虽然拥兵七八万,辽南沿海地区普遍在东江镇管辖范围内……可毛文龙就是没有统帅大规模军队的作战经验。
自己需要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帅才,这种帅才只能从朝中再调。
这也意味着,合格的帅才抵达前,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扎在这里练兵、备战比较好。
万一带着军队意气风发的出去,让人包了饺子就不好玩了。
论实际领兵经验,户部尚书毕自严都比自己强,人家当天津巡抚时,也是亲自统兵征讨山东闻香教叛军的。
可惜,神龙字典无法辨别一个人的统御、指挥才能……
实在不得已,只能传令朝中,让杨肇基、马麟统率各自亲兵来朝鲜。
杨肇基有指挥大兵团会战的经验,也有统制一省战局的履历,让他来负责指挥朝鲜战场,可以拾遗补缺,弥补自己的不足。
马麟就更简单了,虽无大规模指挥经验,可却是个身经百战的猛将,打突击、穿插、包围阻击战,马麟很合适。
本想把战略思考能力优秀的徐梦麟也弄到朝鲜来,可京中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有徐梦麟盯着,并提醒张嫣,能避免低级、致命的危险发生。
“推功奇兵队左良玉第一,擢升一级,赏银百两。”
吕维只做了简单批注,对其他奖赏不置可否,任由袁枢这个朝鲜总督拟定。
他放下笔,面前袁枢、卢象升正一同饮茶,这时也一并扭头往来,吕维就说:“我资质驽钝,打仗只认‘结硬寨打呆仗’六字,资质不足强行取巧,往往害己害人败坏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