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服七姓夷王(第1/5 页)
宕渠县,为古賨国国都,其辖区极大,包含了后世达州市、巴中市大片区域,面积有约五万平方公里。
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就生活着栖息于当地的賨人。
賨人与汉人杂居多年,相互融合,也都汉化,如七姓夷王的姓氏,现在便都是汉姓。
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风俗、穿衣打扮,也往往跟汉人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不同,就是还保留着过去的文化,譬如丧葬文化的船棺葬,以及好勇斗狠、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还有相对落后的生产器具。
刘备乘坐着船只沿江北上,两岸山林陡峭,悬崖丛生,华蓥山脉一路向南延伸,仿佛将人置身于大山深处。
在右侧悬崖壁上,还隐约能够见到建设在山上的悬梯、悬道,似乎已经沧桑破败下来。
“大兄你看。”
张飞视力很好,指着右前方山林之中说道:“那边有人。”
刘备和关羽凝神看去,果然看到在那山林当中,悬崖边上,冒出十来个脑袋,正向下方江水看去。
因距离较远,却是看不清楚,只隐约听见左右山中鸟啼声音不绝,于峡谷间来回荡漾。
“这是本地的杨氏賨人。”
周林介绍道:“自檬头北上一路至宕渠、汉昌,两岸栖息着数十万賨人部落,七姓夷王只是其中七股较大的而已,其余小部落也不计其数。”
刘备问道:“他们埋伏在山间,会不会对我们不利?”
“主公放心。”
周林笑着说道:“阿种。”
他身边一位奴仆站出来说道:“主人。”
“告知他们,我来了。”
“是。”
阿种就走到船头,把右手放进嘴里,顷刻间就发出了清脆的鸟啼声。
这鸟啼声便是賨人常用的交流方式。
不只是賨人,还有巴人,像甘宁的锦帆贼就常用这样的方式,头上插鸟羽,嘴里说鸟语,以暗号交流。
很快鸟啼声就传遍了峡谷。
周林对刘备解释道:“主公,我们以往商船前来收购货物,并非一家一家地去,而是先派人提前通知他们,让他们准备好商品,等到约定的时间,船队才会前往宕渠或者檬头乡集中收货。”
“按照晓卿的话来说,这叫做买方市场。”
周林末了又补了一句道:“晓卿说商贾行业虽然低买高卖,损民肥已,但也是国之根本,管仲早年便以经商让齐国强盛,只要能够薄利多销,扣除成本之后能赚点,少赚点,就是对国家有利。”
他这是打预防针。
世家大族在谋夺百姓土地的时候,知道这是在损害国家利益吗?
当然知道。
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阐述。
比如商鞅变法其中一条改井田制,就是因为井田制看似土地国有,但实际大部分以及最好的田地都被大贵族占据,底层百姓必须给大贵族耕种之后,才能耕种其余土地。
这使得百姓耕种的积极性不高,在商鞅变法土地私有之后,田地就属于百姓自己,积极性也自然被调动起来。
只是虽然商鞅打破了大贵族的土地兼并,可土地私有化之后,有钱的商人,有权的官僚阶层,同样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兼并底层百姓私有的土地,再次形成土地兼并的形势。
因此在西汉末年的时候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朝中大臣师丹就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历史不乏有识之士,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变法来限制大地主兼并土地。
同理,商人也知道国家对他们的打压。
商鞅变法直接把商人的社会地位踩到了底层,士农工商的顺序就是在那时定格。反倒是管仲在《管子》当中肯定了商人的地位,认为士农工商缺一不可,为国之柱石。
只是汉代重农抑商的国策一直没什么变动,所以周林还是小心翼翼。
毕竟刘章主政西川的时候,由于掌控力严重不足,甚至还引发了益州世家大族的内乱,几乎不怎么敢打压益州世家。
而刘备雄心勃勃,实力也很强大,并且还掌握着长江这个商业重要航道,要是他打压商贾,那他们周氏积累的财富,以后可就要少很多了,因此不得不试探问问。
刘备如今已奔波多年,老于人情世故,自然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