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启发性发问,是一个深入挖掘的过程。启发性发问帮助我们认清:我们的当下状态和目标之间到底距离有多远?是否还有更多通向成功的可能性?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
照镜子自省,也是一种反思的方法。通过以他人为镜来自省,我们才能够找到自身的盲点和差距,并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扬长避短,改善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全方位互动,则能够把我们得出的行动方案运用于实际的互动中,让心态修炼最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在互动中我们又可以发现新的心态问题,促使我们开始新一轮的心态修炼。
秘密背后的秘密——立体式洞察助你看清真相
立体式洞察,就是在各种现实的经历和事件发生的当下进行深刻的观察和聆听。同时,我们不仅要洞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语言,还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洞察,是相对于观察而言的。观察只是简单地看和感受,但是洞察需要更加深入。而强调“立体式”,是指这种洞察的角度和视野要开阔。
具体来说,立体式洞察,包括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是说,我们既要洞察别人,也要洞察自我。
第二重含义是说,我们在洞察自我的时候,不仅要洞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更要洞察自己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都是你的“魔镜”
洞察,从最原始的意义来说,就是向洞口更深的地方看。后来引申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第25节:立体式洞察助你看清真相(2)
对于我们来说,只站在洞口是不够的,洞中的本质和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就是变无意识的看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自我洞察呢?
首先,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自己的人是谁?当然是你自己。但是你真的了解躲在灵魂深处的那个“你”吗?洞察,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剖析,最终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本质。
其次,我们在洞察自我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洞察自己的内心。因为行为只是一种外在表现,真正影响并决定我们人生的,是我们的内在。而且,对于心态修炼来说,我们原本需要了解和分析的,就是你的“内在自我”。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洞察他人?
首先,他人就好像一面镜子,能够更加立体地反映出一个真实的你。
其次,我们进行心态修炼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而只有洞察他人,发现自我和他人真实的状态,才能和别人更好地相处。
你听得见自己说的话吗?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事件发生的当下,就对自己的行为语言进行洞察。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通过回顾来做自我洞察呢?
因为回顾的依据通常是回忆。人的回忆常常会欺骗人,会按照你的喜好对事件进行美化或者丑化,因此不能作为洞察的可靠依据。
先看下面这个“洞察自己当下的行为语言”的例子。
在团队工作布置会议上,你说:“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要实现年初既定的目标,所有人都要调整好状态,明确安排每月的工作计划,专注用心地执行,放下其他的干扰,打一场硬仗……如果能超额完成最好,不能超过也要保住今年的目标,大家有信心吗?”
洞察过程:
当你自己说这样一番话的时候,内心是坚定的,是有决心的!每句话说出来,都掷地有声,非常有力量!所有的同事也都能感受到你传递出的力量,完全能引发他们的激|情和决心!
然后,你又说:“今年的任务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如果能超额完成最好,不能超过也至少要保住今年的目标,大家有信心吗?”
洞察结果:
你强调“要把任务完成”,这是一种被动的心态。潜意识里表现出来的是,你抗拒这个任务,你完成它只是为了跟别人(可能是老板)有个交代。
第26节:倾听内心的声音(1)
然后,你用了“如果”这个代表假设的词。那么,没有“如果”会怎么样呢?你心里大概觉得也能过得去吧。
接下来,你用了“保住”这个词。“保住”是一个相当被动的词,这表明你根本就没有主动进攻的心态。
最后,你问大家有信心吗?我想你得不到很正面的回应。连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