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婊旌弦黄鹱龅奈淹罚�环矫姹硎舅�窍煊α说叵亓斓嫉暮耪伲�环矫娼写蠹页ⅰK�枪室饧窳烁龃蟾龅母�宋摇N乙Я艘恍】冢�谧炖锝览唇廊ィ�趺匆惭什幌氯ィ��植缓玫敝谕鲁隼础S械纳缭惫室馕柿宋乙痪洌骸�趺囱�亢贸园桑 �也坏貌晃バ牡幕卮鹚担骸�剐校�剐校 �蠢丛谏��仍治侍馍希�叵亓斓家卜赶怪富哟砦螅�导噬铣岳喜菔切胁煌ǖ摹R皇歉�境圆幌氯ィ�韵氯ヒ怖�怀隼矗欢�抢喜萆伲�杀靖摺@喜菀�6分钱一斤,一斤老草面要8斤老草,每斤老草面不包括人工就是4角8分,可以买一斤多胡萝卜,可是地委竟然转发了组织部田部长的报告,硬要下边推广。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造成浪费。下边的老草也很紧张,当然也就行不通。”
但我想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吃老草(注:不是青草、嫩草)这是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的奇事、怪事,可是被想出来了,而且竟然被地、县委当成“成功经验”去推广,我很荣幸地亲自尝了。实践证明,这条“经验”不被群众接受,行不通。但它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里灾难严重,领导救灾心急,实在是找不出来其他可以吃的东西了,才在无奈之中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我来这里之前,尽管对这里的灾情严重性有所准备,但没想到这里的条件如此之差,工作如此之难,最大难处是既无粮食,也找不到任何代食品。过去我曾到过一些灾区,粮食减产了,可以瓜菜代;实在困难还可以挖野菜、捋树叶、挖草根、剥树皮充饥。然而这里许多树木被砍倒、树皮被扒光。过去人们认为的最好的度荒食品榆树早已不见了。在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代食品情况下,才想出吃老草的“办法”。但人毕竟是有一个胃,而不是反刍动物,吃老草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起反作用。这件事既反映了领导上的用心良苦,也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
我们下放干部已经把户口带到了当地,按照这里脱产干部每人每月粮食定量一律是17斤,比我在北京时每月减少定量14斤,而且这17斤几乎全是地瓜干,根本不够吃。我们和当地干部不同,家不在这里,不能互相调剂,也没有自留地和代食品补充,单靠17斤地瓜干是难以为继的。县里领导担心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地指示公社帮助调点棉籽饼作为代食品,补给我们所在的大队食堂。用棉籽饼面和地瓜干面混合起来做的窝头,是土黑颜色,很硬很重,虽不像老草面窝头那样咽不下去,但吃下去之后,一是胃很难受,二是大便困难。有时不得不用肥皂水灌肠,甚至用手抠。尽管如此,它比观音土、老草面都强。经我们请求,从大队食堂调出100斤棉籽饼支援了西马小队的一些特困户,他们非常高兴。我说我们宁可少吃点,也要救济一下特困户。这是我们在西马小队调查中做的一件实事、好事。
西马小队共有48户人家,我来之后都走访了一遍,了解到一些灾情。1月11日,根据县委指示,我们全体下放干部集中在北镇,参加惠民县四级干部会议。
西马虎村调查之后,我们下放干部工作组向县里提出要求,再找一个灾情严重的公社去作典型调查。县里领导说胡家集公社在全县具有代表性,要我们到那里一方面救灾,一方面搞些调查。
春节前我们来到胡家集公社。这个公社远离县城70华里,是个灾情很重的盐碱化地区。我被分配到这个公社灾情最重的李家大队皂户杨生产队。在我们到达胡家集公社第二天,我一个人带上行李去了距公社三里多路的皂户杨村。
走出胡家集极目远望,依然是一望无际的平坦耕地变成了白茫茫的盐碱滩。这里地处黄河沿岸,是大跃进时期新修的水利工程——引黄灌区。本来是想引黄河水灌溉,增加农业生产,没有想到这段黄河是“悬河”,水位高,引进的黄河水有进无排,蒸发之后出现盐碱化,大量耕地不仅长不了庄稼,甚至成了连草都不长的盐碱滩。兴修水利本来是件好事,但在这里却是劳民伤财,成了一大祸害。
皂户杨村周围原来是一片树林,现在有的被扒光了树皮,有的残留着一棵棵白色伐根。走进村里,到处蒿草丛生,许多房屋已经倒塌,一片寂静,不见人影。我一进村就想找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杨庆吉,可我进一家是个空院子,屋内院外到处是粪便;又进去一家又是个空院子,走了几家都是空的。想打听一下,不见人影。街上竟然无人无声,死一般寂静,只有北风呼啸吹起层层浮土。面对这种凄惨局面,我不禁毛骨悚然。我想一个二三十户的村庄,人总不会都死绝了吧。于是我挑比较完整的房子往前走,走了一家又一家,走过好几家,好不容易才到了一家。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