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侨��蚧О傩眨�儆嗤蛉耍�芄换钕吕吹闹挥幸话耄��腋龈龃�恕�
李福赶到时,只能看到无数的百姓拖儿带女、哭爹喊娘的大骂“天杀的王仙芝,不得好死……”城里的火苗已经串得老高,救火已经不可能了,李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火烧了两日两夜。剩下的只有一片焦黑的残垣断壁……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惊。江陵城的屠杀,可以说是王仙芝、黄巢等起义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屠杀,死亡人数达到数十万军民。
而朝廷委派的招讨使宋威竟然还窝在申州,听到江陵城破的消息竟然连救援都不敢去,还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出的兵解了江陵之围。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如一潭死水的长安城沸腾了,各方奏折如雪片一般飘到了大明宫,李儇也做不住了。
大多数的奏折都是弹劾宋威年老昏庸,坐拥大军而见危不救,请求罢免宋威招讨使的职务。这次连卢携都不敢给他求情了,事实俱在,卢携就是巧舌如簧,也是无济于事,没准还会连累到自己,索性也就不开口了。
同一时间,招讨使衙门的监军杨复光也一纸奏折递到了李儇的面前,奏折奏称前些天诱降王仙芝,王仙芝派手下大将尚君长赴申州城外的罗山谈判。却遭到宋威的阻挠,竟然半路把尚君长劫持,谎报与尚君长决战于申州城外,大败贼军,生擒尚君长。如此欺君罔上,请求罢免宋威招讨使的职务,并治其欺君之罪。
这罪名如果坐实了,宋威不要说乌纱帽了,脑袋能不能保住还是未知之数。
可惜,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坐实宋威的欺君之罪。可中书的宰相们也不是傻子,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卢携更是为了和宋威划清界限,首先提出罢免宋威,郑畋、王铎两人当然不反对。
郑畋提议让曾元裕担任招讨使,骁将张自勉担任招讨副使,杨复光依然担任监军。老将高骈担任荆南节度使,坐镇江陵,阻挠义军南下。高骈在唐朝,犹如神话般的人物,武艺高强,深通兵法,属于常胜将军一类的人物。
李福也因为救江陵有功,加同平章事衔。
王仙芝推出江陵后,又北上申州,他可不怕宋威这老家伙。可他万万没想到,驻扎申州的招讨使已经换成了能征善战的曾元裕和张自勉两人。
正当王仙芝满怀信心攻大申州南城时,城中官军竟然从北城门出城,由招讨副使上将军张自勉从背后偷袭,王仙芝大惊之下慌忙撤军,义军损失三千余人。曾元裕上报朝廷时当然就成了“申州大捷,杀王仙芝麾下贼兵万余人……”
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等待王仙芝的,还有更大的打击……
第三十七章 英雄末路
黄巢当然也听到了王仙芝血洗江陵和兵败申州城外的消息,急招众将商议军情。
黄巢道:“王将军兵败申州,南下转战湖北,信任招讨使曾元裕在背后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不利。王仙芝虽不足与谋,可毕竟是多年合作的兄弟,现在兄弟有难,我等怎能坐拥重兵在亳州干耗?”
孟楷和尚让兄弟俩也是生死之交,有心去救尚让,听黄巢有出兵湖北之意,赶忙附和道:“大哥说的不错,我们江湖中人,以义字为先,怎能见兄弟有难而不顾?”
其他人大都以孟楷和黄巢马首是瞻,都点头同意。唯有朱温和张言不发一言。
对于手下这帮将领,黄巢还是比较重视朱温的意见,黄巢目视朱温,道:“不知老三有什么看法,为何不发一言?”
朱温看了看黄巢,又看了看旁边的张言,他知道张言一言不发定然也不赞成出兵,同时他也想听一下张言的看法,对于这个张言,朱温在前世没有任何印象。他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这个张言在历史上属于何妨神圣,可从他一言一行可以看出,这个人绝对是个人物。
朱温微笑道:“我倒是想先听听张言兄弟的看法。”
张言苦笑道:“朱三哥智谋胜我十倍,又何苦让我来献丑?”
朱温道:“张兄弟过谦了,张兄弟文武双全,定然对战局有独到的看法。”
黄巢也道:“既然老三让张兄弟说,张兄弟就跟大家说一下你的看法。”
张言躬身称是,道:“曾元裕善能用兵,张自勉骁勇善战,杨复光老成持重,这三人为朝廷诸道行营招讨衙门的首脑,必然不会像宋威那样好对付。何况荆南还蹲着一个长胜老将高骈。再说了,王仙芝血洗江陵,虽说是因为气愤朝廷杀了尚君长的缘故,却也做的太过了。大失民心。
“我们举义多年,也应该知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