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仅仅用了一夜的功夫就拿下了饶州,义军伤亡五千余人,李罕之被生擒。
同日高骈亲自带领一万精兵袭取了吉州,生擒了黄巢手下大将李勍,围歼义军三千余人。
第二天两路人马合兵一处攻打虔州,义军骁将秦彦被俘,义军伤亡过万。
六月二十八日,高骈大军围信州(江西上饶市),胡真帅所部八千余人苦苦守城,与高骈的大军血战五昼夜。城破后,胡真奋力杀出重围之时身边仅余不足百人。
至此,黄巢手下的大将毕师铎、李罕之、秦彦、李勍等人均成了高骈阶下之囚,二弟子杨行密重伤之后不知所踪,就连黄思邺和黄揆也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些轻伤。胡真狼狈万分的逃到润州城外黄巢的大营时更是伤痕累累……
唯有三弟子朱温毫发无伤的第一个回到了大营,这一点让不知内情的尚让、林言等人平添了诸多猜测,也没少在黄巢耳边含蓄的提起过多次。
黄巢只是避而不答,朱温是他黄巢的弟子,他当然相信他的为人。再说了,现在义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损失数员大将,正值用人之际,又岂能用莫须有的罪名来编排自己的得意弟子?
对于杨行密的失踪,黄巢很是担心,他很了解那个二弟子的性格,豪放不羁,嫉恶如仇。又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成就剑道的巅峰,与高骈一战是他多年来的希望。可如果他真的与高骈交上手的话,可能真的凶多吉少了,高骈的武功他黄巢虽然没有见识过,但想也能想出个**不离十,绝非现在的杨行密可敌。
润州非久留之地,能避开高骈还是避开的好,黄巢心中转着念头。
第七十一章 何去何从
高骈发威果然不容小视,这大唐第一名将也真不是盖的,短短数日竟然连破四座城池,生擒义军大将四员、低级将领百余员,义军伤亡两万余人。
义军大哗,由于久攻润州不下,军心本就比较浮躁,闻听高骈如此厉害,更是人心惶惶,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当了逃兵。
对此黄巢和孟楷、尚让等人头痛万分,可又无力解决,也没工夫解决,高骈的大军眼看就到,哪里还有其他的心思?
骈虽然只有三四万人马,可他不是宋威,宋威是那种干打雷不下雨的主,雷声大雨点小。高骈可是出了名的雷厉风行,当年南征交趾,大破交趾精兵二十万,名震天下,从那以后从未一败,可说是大唐王朝的常胜将军。
这一次对四城的突袭就是最好的例子,义军到底该何去何从?
黄巢倒是有心跟高骈来一场决战,可看看低落的士气,浮躁的军心,空有数万人马却被一个先声夺人的高骈给生生的吓住了。他心中作何感想?如此状态之下跟高骈决战定然有败无胜。
义军仅余的几位高级将领尚让、孟楷、林言、朱温等人又一次相聚在黄巢的帅帐,这次连正在忙着修订法律的张言和新加入义军的葛从周也参加了会议。胡真本来也是有资格参与的,却因为受伤太重,还在帐中休息。
黄巢道:“现在义军的状况大家也看到了,空有数万人马,却根本没有跟高骈一战的实力,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大家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很意外的,孟楷和尚让两人没有发言,他们征战多年,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和高骈硬拼没有什么好结果,胜算渺茫之极。可让他们说出避其锋锐的话,他们又有些说不出口。是以只有闭口不言。
林言同样也不说话,仿佛事不关己一样。
黄巢把眼光看向了朱温,希望朱温能说下自己的看法。
朱温却把眼光投向了在末座的张言和葛从周。
张言眼神闪烁,想说什么,看了看孟楷和尚让,又闭上了嘴巴。
葛从周见众人都不言语,咳了一声道:“兵法有云:‘避实而击虚’,如今高骈势头正盛,我军应避其锋锐,等待时机,不能力胜,就用智取。”
黄巢微笑道:“如何智取,不妨说来听听。”
葛从周朗声道:“为将者当以正合,以奇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要等待时机,一旦有了好的时机,才能以奇兵制胜。兵者诡道也,讲究的就是随机应变,如果非要事先定好固定的策略,那就必定要这个策略万无一失,一旦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是全盘皆输之局。是以在高骈没有任何疏忽的情况下,我方暂且不能决定应付之策。”
孟楷冷哼一声,道:“那岂不等于没说?”
葛从周脸上微红,想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说辞,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