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威武大将军”自信满满,准备和蒙古人展开一战了。
一场激战下来,战果如何,众说纷纭。由于皇帝出关与蒙古人交战,身边没有带一个大臣,所以满朝文武官员没人肯承认皇上御驾亲征的胜利。根据《明武宗实录》的记载:在这次战役里只打死了16名鞑靼军人,而明朝却伤亡了600多名士兵。而且,战斗中“乘舆几陷”,武宗差点跟英宗皇帝一样被抓了去,所以这样的战果根本不值得宣扬。
但皇帝本人并不这么想,他自己感到大获全胜,不虚此行,便兴致勃勃地准备班师回朝。在回朝前夕,武宗下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旨意:命宦官将各种绸缎遍赏百官,要求他们马上制成新的朝服,穿来接驾,还亲自设计了帽子的式样,发下去让他们照着做来戴上。于是到了皇帝大驾归来那天,朝廷百官身着乱七八糟之服,头戴稀奇古怪之帽,齐聚德胜门外迎接。远远望去,倒也五彩斑斓,花团锦簇,像极了一班杂耍队伍。在迎驾的十里彩棚中,照例应该树有歌颂胜利的标语布幔。但明武宗有旨:得胜回朝的是“威武大将军朱寿”,不是大明皇帝朱厚照,所以上面不得出现和皇帝有关的字眼。大臣没法,就只好写上欢迎威武大将军这样的字样,于是下款谁也不敢对一个破将军称臣,显得不伦不类,说不出的别扭。
偏偏天公还不作美,那一天天气突变,雨雪交加,百官鹄立到了傍晚,皇帝才穿着盔甲,带着佩剑,在火把交映中出现。他迫不及待地跟阁老们吹牛:“朕还亲手砍了一个鞑靼兵呢。”估计那些大臣们哭的心都有了,却也只能顿首称赞,恭维皇帝圣明。皇帝虚荣心得到满足,饮过首辅杨廷和递来的一杯酒,就径直驰回豹房休息。而那些大臣们则在风雨泥泞中乱成一团,个个狼狈不堪。明武宗终于报了上次不让自己出去的一箭之仇。
虽说大臣们对皇帝的战绩并不看好,但前方官兵的围困却因此而解,而且终明武宗一朝,蒙古再也没有进犯过。这么看来,不论伤亡如何,这位皇帝倒的确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看来“威武大将军”没有白进行军事训练,还是很称职的。功成自然要赏,于是武宗下旨:加封威武大将军朱寿为镇国公。并决定第二年继续巡边。
大臣们这回可不干了。对于皇帝的命令,四位内阁大学士都不肯接受。其中有一位还匍匐在地,泪流满面,说是宁可任凭皇上赐死,也不能做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两位大学士提出质问:陛下放着皇帝不做,却自我降级当什么镇国公,如果追封三代,岂非要使先皇三代同样地降级。而首辅杨廷和愤激之余,在奏折中严厉抗议:所谓威武大将军朱寿究竟是何人,请开列他的履历;如果不能解释清楚,就是伪造圣旨,依法当处死刑。对大学士的抗议,武宗仍旧是置之不理。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九日黎明,他故伎重演,溜出北京,混过居庸关,又到宣府去也。随即,武宗带领军队一万七千人,开始了他的巡边之行。
但这次也许是蒙古人慑于皇帝天威,一直避免接触,皇帝转了大半天还找不到敌人,不免有点兴味索然。但好不容易跑出来了,哪里舍得就这么回去,于是便在宣府的“镇国公府”里住了下来,和宠臣江彬一起换上便装,化装成平民在宣府游玩,参加这里各种娱乐活动和集市。皇帝跑到宣府来的一大动机就是这里的美人,现在自然不会放过。江彬本是宣府人,就尽地主之谊,给他到处搜罗美女一时间弄得鸡飞狗跳,家家关门闭户。不过对于武宗来说,这样还不够刺激,他还经常微服夜行,遇到高门大户就闯进去,索要酒食,搜掠妇女。那个京剧《游龙戏凤》,说的就是他在宣府的这段风流经历。皇帝在宣府,既有层出不穷的玩乐,又有数不胜数的美人,耳朵边还少了那些道德通天的大臣们的聒噪,真是心花怒放,高兴地把“镇国公府”叫作自己的“家里”。不过欣赏够了北地风光,皇帝又开始对风景秀丽的南方感起了兴趣。于是,从西北回来后,他就开始酝酿南巡。
一生玩闹累死“豹房”(1)
“威武大将军朱寿”去了两回宣府,已经把朝中大臣们折腾得晕头转向,面临崩溃了。现在他又要到南方,大臣们就更是五雷轰顶,于是想尽各种办法,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先是大学士杨廷和率领高级官员出来反对,把所有能想的到理由都想到了,什么不合祖制啊,江南灾荒啊,塞北的蒙古人又要来啊之类,总之万万去不得。接着,科道言官们发动了政治请愿,集体跪在皇宫门要求皇帝停止南巡。之后,在京官员又征集到一百六十余人联名上疏,其中颇有难听的话语,指着鼻子骂皇帝是孟子所说的“残贼之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