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郕王得太后懿旨 正式监国摄军政(第1/1 页)
前方军报传回,已经确认正统皇帝被俘,大明天子正式开始北狩。 这十余天来,孙太后食不甘味,夜难安寝。 就这也就算了,关键每天一大早孙太后还不得不来本仁殿坐着,一坐就是一天,听着众臣絮絮叨叨,像听和尚念经一般。 孙太后早就受够了,所以一见胡濙进殿,忙一脸急切地问道:“大宗伯,郕王呢,可启程返京了?” 胡濙忙回道:“启禀太后,郕王已经起程,应该最多再有一天,也就到了。” “好好好,着内阁速速拟旨,任命郕王为监国。暂总百官,署理军国大政。” 胡濙又一脸为难地说道:“太后,郕王殿下有一份题本,托微臣呈奏太后。” 说罢胡濙将郕王的题本双手呈上,金英忙过来接了,交到太后手里。 太后打开一看,顿时变了脸色。 关于郕王的王号,孙太后太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朱祁钰生母吴贤妃是汉王朱高煦的宫人,汉王谋反失败后,这些汉王宫的女眷全部被充入宫中为奴。 而在宣德年间,吴贤妃、朱祁钰母子一直被隐藏在宫外,直到宣宗病重,才正式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子身份。 就这样不体面的出身,朱祁钰要是能得到好王号才是怪事。 想到这里,孙太后将题本递给陈循:“你们传着看看,然后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于是在场的几位重臣,一一将朱祁钰的题本看过,然而众人看完,谁也不肯先开口。 孙太后只得点名:“次辅,你先说。” 陈循无奈,只得回道:“老臣以为,郕王殿下所言,句句属实。作为陛下唯一的弟弟,郕王这个王号确实过于不体面了。当年议定王号的时候,臣就说过,就算再不济,好歹也要给个陈王之类的王号。 既然今日郕王殿下自己提出晋封,且郕王又身负监国重任,那还请太后拨乱反正,便晋封郕王为齐王,亦无不可。” 不待孙太后反应,一旁的吏部尚书王直便反驳道:“请次辅莫要乱用晋封这个词,郕王、齐王都是同等的亲王,何来的晋封之说。 如今陛下北狩,郕王本应立即负起监国重任,带领文武百官全力营救陛下。然而郕王如今却不断推托搪塞,置陛下安危于不顾,怎么好意思提改王号的事情。” 孙太后见两人争执不下,只得又向于谦问道:“于侍郎,你说呢?” 于谦回道:“微臣以为,应从郕王殿下所请。” 王直闻言,怒道:“于侍郎,陛下待你不薄,你不思营救陛下,怎么也跟着起哄。” 于谦反驳道:“大冢宰这话说的,什么叫我跟着起哄,那您说说,郕王的题本里,具体是哪句话有问题,请一一指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探讨。” 王直闻言,便闭上嘴不再言语。郕王就是个劣等王号,这点在场众人全都心知肚明,再睁着眼说胡话,硬生生抬死杠,那就没意思了。 于谦见状又补充道:“郕王又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如今之计,还是赶紧让郕王监国最为重要。其余事情,都是细枝末节,如今我们在这里为这些事争论不休,误了军国大事,到时谁来承担罪责。” 孙太后又看向胡濙,胡濙只得回道:“郕王殿下还说,他是奉太后懿旨,南下养病。如今返京监国,还需要有太后任命郕王为监国的明诏,方敢入城。 依老臣之见,太后先下诏命郕王监国。至于晋封之事,待郕王进了城,再当面商谈也可。“ 孙太后闻言,点点头:“可,就依大宗伯之言,着内阁即刻拟旨,任命郕王为监国。大宗伯就辛苦些,再去传一次旨吧。” 众臣闻言领命。不多时,胡濙便带着拟好的诏书出发。到了傍晚,便来至营州卫大营,传完了旨意。 朱祁钰笑盈盈地接过懿旨,顺手便递给了一旁的林香玉。 胡濙忍不住开口发问:“敢问殿下,您如何就带了这么多的兵士回京?” 朱祁钰笑道:“老尚书不知,我也是无奈之下,被于侍郎支使着干活受累而已。之前于侍郎不是到紫荆关视察军务了嘛,路过保定府时,他就发下兵部文书,命大宁都司起兵勤王,并顺道护送小王回京。 老尚书放心,明日我就负起监国的职责,带着这支军队修筑工事,操练备战。” 胡濙叹口气,心知京师危殆,此时已无法阻止朱祁钰染指兵权了。于是又问道:“敢问殿下身边这位姑娘是?” “这位是贱内。” 胡濙闻言,以为郕王终于被自己这位资深礼部尚书抓住了把柄,忙纠正道:“郕王谬矣,依照礼法,一个男人只能称自己的正妻为贱内。 区区侍妾宠姬,不过以色侍人,是不能够被称为贱内的。” 胡濙见眼前的林香玉长得太标致,就本能得以为她是郕王外出新收的宠姬。不料却听朱祁钰笑道:“ 正如老尚书所言,贱内确实只能称呼自己的正妻。但请老尚书细想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旁边这位就是我的正妻呢。”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